|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产业扶贫“扶”出贫困户新希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产业扶贫“扶”出贫困户新希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3/16 9:23: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射在田家庵区曹庵镇曹庵村广袤的大地上,村民们房前屋后种植的桃树大多挂满了花苞,一些树上桃花已经绽放。这段时间已经过了农忙时节,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坐一起唠着家常。

村里负责同志带着记者寻找贫困户袁良松。“不在家!肯定又钻进大棚捯饬酥瓜苗去了。”还没走到屋前,邻居就上前传递了信号。兜兜转转,记者一行来到袁良松家的大棚前,抬眼一瞅,他果然在棚子里忙碌着。

见有人来找,袁良松抱着一小摞杂草钻出了大棚,大棚里的温度达到了30℃左右,虽然衣着单薄,他仍然是满头大汗。

“这是我头一次种酥瓜,都是镇里专家指导,他们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袁良松笑着说,前段时间刚刚买了酥瓜苗种上,大棚里温度高,杂草也生长得快,他便常来清理。

68岁的袁良松有着许多不幸,10多年前儿子、儿媳先后因病去世,他和老伴拉扯着年幼的孙子生活,如今孙子在镇上读初中,而他自己患有肝病,需要定期用药,这让本就没有收入的一家负担更重。

袁良松称,以前从事传统作物种植,水稻、小麦轮流种,收成只能解决温饱,买药、花销都靠低保金。去年11月,镇、村为他建起温室大棚,种了一季乌白菜,获得了上千元收益,初步尝到了大棚种植的甜头,如今他干活也有劲了,种上酥瓜精心呵护,预计可以为全家带来四五千元收入,以后买药也有了着落。

家住1公里开外的88岁老人毛宏本有着袁良松相似的不幸。2014年,独子在驾驶拖拉机拉沙修建院子时,因操作不慎发生侧翻,不幸被车辆压伤致死,2016年儿媳又因脑溢血去世。原本生活还过得去,遭受接连变故后一家彻底断了收入来源。说起这些,老人忍不住直抹眼泪。

镇、村深入调查走访,经过村民评议,曹庵村毛宏本、袁良松等22户村民被列为贫困户。去年底,镇、村不但为他们免费建起了温室大棚,还为他们建起了扶贫光伏电站。“我算了下,到今年底应该能有上万元收入,到时候日子就好过了!”谈起镇、村的帮扶,不经意间老人脸上便出现了笑容。

“经过严格的审核甄别和依法招投标程序,在全镇范围内对88户贫困户采取了户用光伏加温室大棚帮扶项目,光伏投资172.15万元,大棚投资70余万元,受益人口324人。”镇党委委员庞士春介绍。

记者在曹庵镇敬老院看到,镇里扶贫光伏项目的太阳能电池板集中安放在了敬老院屋顶上。集中安装,这有别于许多其他乡镇。庞士春说,这是出于许多贫困户房屋低矮的实际以及安全性的考虑,同时,贫困户们在集中安装后还不用进行管理维护。目前,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预计至年底每户能收入3000元左右。

温室大棚根据贫困户种植品种和管理付出的不同,年收入预计在2000元—20000元不等,加上光伏项目,将有效增加贫困户们的收入。

从曹庵村转到宋王村,一栋栋别致的二层小洋楼进入视野,这些房子风格统一,蓝瓦白墙,装饰一新。村里,人口文化运动广场、篮球架、太阳能路灯、花园等一应俱全,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占地20多公顷的安徽根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蓝莓基地项目紧邻村民聚居区。这是一个主打有机、生态特色牌的项目,集蓝莓、樱桃、猕猴桃等精品水果种植和林下生态养殖为一体,同时兼顾采摘观光。

几名农户正在项目内操劳,有的忙着挖沟整墒,有的在播撒牲畜粪便混合秸秆形成的有机肥,为种植冬枣做准备。

“2016年基地采取‘农业公司+贫困户’的带动模式,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劳动岗位,这样既提高了收入,又提高了技能。”宋王村党总支书记徐长仁介绍,基地这一做法吸纳了10户贫困户,每户年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

基地的一端建有4座温室大棚,棚外均立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贫困户姓名、帮扶单位、脱贫期限等信息;大棚内一畦畦蓝莓已经长叶,生长进度比露天种植快了半个月左右。

“大棚是基地向贫困户租来的,贫困户不需要任何劳作,每年还可以收租金!”徐长仁说,针对无劳动能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基地无偿提供土地,镇里牵头在土地上为贫困户建设标准化大棚,基地再租用大棚并付给贫困户租金,租期为5年,期满后贫困户可搬走大棚设施。宋王村以这种方式帮扶4户贫困户,每年租金2000元,将有效改善这些缺乏劳动能力贫困户的生活。

短评:推进产业扶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开展就业扶贫培训……脱贫攻坚战役中助推脱贫的方式有很多,而产业扶贫无疑是其中的“大梁”,因为它切实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增加了信心,参与也就有了动力。无论是光伏发电项目,温室大棚项目,还是“农业公司+贫困户”的带动模式,曹庵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记者 吴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