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擂台征文 > 听 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听 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9/1 9:44:5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娟 子

立秋后的这几日,高温表面上没有“退”,仔细听,还是呈现出秋的况味。
早晨四时五十分,夜还在深睡,那个打扫垃圾箱的老人就来了。若在前一阵子的盛夏时节,这时候的天空已经鱼鳞成纹,泛起霞光;而此时,四周除了虫鸣,仍归于一片安详。老人的钟点没有变,声音却憨钝了,动作似乎更迟缓了。一盏茶的功夫,收集完毕,拖沓的脚步声,伴着老年性的咳嗽声,车轮“呜,呜……”声,身影沉沉地跌入黑夜。一缕清凉拂过,潮水般的虫鸣继续涌来,夜继续以沉重、以艰辛爬行,在黎明前的黑夜里爬行。
五点半了,鸟声响起,好像憋久了,爆发了,格外高亢,但也就是几声,又沉于涌来的热流。秋天的鸟儿懒了,倦了,持久的热情都留给春天了。记得春天,整整一个上午,它们都不知道疲倦,那种闹腾,那种高调,简直要把爱酿成酒,要把青春献给火,而今垂垂老矣。可是老是老,毕竟还在唱,还在怀想,那年少时光里的热血沸扬。
午后的阳光依然明媚,鸣叫的已经不再是蝉,而是一种体形甚小的蛄蝼,那种声音像性子急躁的人在交谈,嘈嘈切切,不绝于耳,抑扬顿挫间连插进半句话也难,嚷了一会儿,不知所踪。
秋天的白昼,层层声响,薄劈晴空,日头一移,静寂间只余植物疏疏、绿得从容。周围的香樟、合欢,横卧碧空,枝叶披拂繁茂,辨识不出节气。
较感秋气的是葡萄树,桃树,果实已经采摘尽净,死亡从虫噬的叶脉开拔,慢慢枯萎蜷缩,偶尔一触,飘然匝地,奉献了一生,它们已经太累太累。想起海子的诗歌:“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得到与失去,孤独地立在辩证法里叹息。我想说,都已经秋天了,今年过去大半了,身上的包袱该卸一卸了,轻装上阵,“长风拂秋月,止水共高洁”,共秋天的将残未歇,秋夜幽独,禅意,是另一种盛况的开始了……
是的,秋天的盛大之美在夜晚。傍晚五六点钟,暑气渐消。北窗之下的杜鹃花丛,虫声响起,像细细的碎片,裁剪着冰绡,四周立刻铺上了凉意。等到一轮明月剪贴在天空的时候,虫声四面八方袭来,让人分辨不清它们是在野,还是在宇。我认为,老祖宗写《诗经》,对虫子肯定怀着深深的悲悯之情,不然何以“存在感”如此明晰。“在野,在宇,在户”,古人也在和自然“贴近”,“交融”,在抵足长谈啊。
想起林清玄说的爱斯基摩人的故事,天寒地冻,他们一开口声音就结成了冰,彼此并不介意,回去后把冰慢慢在火炉上烤来听。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它和“听风”,“听雨”都是把光阴烹煮,深度感受生存的美好。
秋天了,听叶落,听草间虫吟,听生存的艰辛,感受自然的气息,天籁的绝唱,享受天阶夜色凉如水,生命踽踽,却也况味无穷。
是啊,春天远了,夏天又过去了,秋天了,可还有盛夏的果实,还有无数的祝福,还有天高云淡,碧水蓝天,晴空一鹤,那么多独独属于这个季节的美好。
至于我们教师,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将带来的书声朗朗,我在秋天等你们来,你们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