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两学一做展风采 转型发展闯新路 > 诉前调解:躬耕一百天,化解千千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诉前调解:躬耕一百天,化解千千结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8/22 9:13: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职位、待遇、荣誉,或许难有变化,还有一年半就退休了,该歇歇了!但听到远处传来纠纷争执声时,我依然坚信,化解纠纷还需要我”——诉前调解:躬耕一百天,化解千千结

8月19日18时30分,潘集区法院诉前调解服务中心,陈晓平把当天最后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当事人送出门。她在心里数了数,一天共接待了20多位当事人,6起矛盾纠纷在起诉之前就得到妥善化解。

来到服务中心整整100天,她个人调处了456件案件,除去双休日,平均每天调解6.37件,创下了全省最高纪录。在法院工作32年,53岁的陈晓平还有一年半就要退休,但她却不忘党员初心,像一台加满油的发动机,在法官生涯的最后日子里,向着自己的极限冲刺。

以法为纲,她将调解工作前置,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从50天到40分钟的跨越——

“从立案,到执行,平均最快需要50天。若遇到一方上诉,还要进行二次审理。”陈晓平告诉记者,而当事人来到诉前调解服务中心后,最快40分钟便可出具调解书。

面对案多人少的困境,潘集法院推行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今年5月设立了诉前调解服务中心,让调解工作走在诉讼程序前,不仅节省了当事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也极大提高了审判质效,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32年来,陈晓平先后在刑庭、民庭、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她以对审判事业的满腔热情,对人民群众的负责态度,执着坚守心中的天平永不倾斜。

她对“法”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大法”,即法律,二是“小法”,即方法。

来到诉前调解服务中心后,陈晓平把妥善化解矛盾作为调解的切入点,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调解的着力点,把公平正义作为调解的立足点,既把好“大法”,又用好“小法”,力争做到案结事了。

今年春节后,架河镇151户村民先后来到镇、区政府反映问题:土地流转的承租人无力支付相关费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矛盾开始激化。

发现苗头,陈晓平提前引入诉前调解程序,指导架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协议,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以法律强制力对调解结果进行保障,终止合同后,将地方政府支付给承租人的土地流转补贴费用,直接支付给农户,让双方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既杜绝了隐患,又为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了借鉴。

“进入诉前调解,当事人不用再一趟一趟地跑法院,除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各种费用也得到了减免。”陈晓平告诉记者,100天来,她成功调解的案件达到了潘集区法院结案总数的17%。如此,法院业务庭也可以集中精力办理复杂案件,实现了“难案精审,简案快审”,既提高了审判效率,又提升了案件质量。

从50天到40分钟的跨越,审判质效提高了,当事人满意了,背后却是法官的辛勤付出。陈晓平坦言:“与判决相比,调解需要法官更有爱心,更会方法,虽然很累,但很值!” 

用情投入,她将亲和调解贯穿始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法律更有温度,使司法温情走进百姓心中——

53岁的陈晓平很时尚,微信、QQ,样样精通,网络语言,随手拈来。从60岁老汉,到20岁少年,她都能和当事人成为朋友。用她的话来说,号准脉、把准舵,才能走进当事人的内心。

“一起离婚案件的诉前调解,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一个小时,两人从此陌路,真是很心疼!”陈晓平感叹,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日趋多元化,很多人变得越来越浮躁,“90后”的许多年轻人,结婚、离婚像是“过家家”。

“妈妈,您不仅是一名法官,更是一名社会人,能不能多做合的工作?”学法律的女儿提出的建议,让陈晓平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将矛盾化解,将家庭保全,社会需要更多的爱!

从上海专程回乡办理离婚手续的小李,来到法院后依然情绪激动。填好调解书,已是中午12时,陈晓平留了个心眼,让这一家三口去吃午饭,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下午再来办理手续。临出门时,陈晓平喊住了小李,话起了家常。

一番询问,夫妻两是因为分居两地,缺乏沟通和信任才产生了隔阂,并没有实质性问题。陈晓平便以身边的案例说开来,一桩桩修复的情感唤回了小李对家的爱……等到下午上班时,夫妻两一边来撤诉,一边连声道谢。

从相互陌路地进门,到一起牵着孩子的手,满脸笑容地离开,陈晓平一直将他们送出了大门,一抹夕阳斜照,三个人的身影紧紧靠在一起,那一刻,陈晓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调解案件的时候,只有了解案件的根源、诉讼的目的,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 陈晓平表示,“仅仅是7月份,就劝合了8对……”谈到那充满微笑的一幕一幕,陈晓平一脸的满足。

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用好“耐心”、“细心”和“诚心”。每一天,陈晓平都会将亲和调解贯穿始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努力让司法温情走进基层、走进百姓之中。她所办的案件100%调解撤诉,99%以上自动履行。

净化朋友圈,她在诱惑与坚守之间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在法官生涯的最后日子里,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法官是简朴的,法官也是清贫的,但法官也是人,面对诱惑也会有动摇之时。

曾经,陈晓平参加老同学聚会,昔日的同学有些已经是成功的商人,开着豪车、住着豪宅,一次聚会的花费都比她半年的收入要多。

每次聚会结束,她都不能平静,别人都在享受生活,自己却要每天面对那么多的纠纷、争吵,人生究竟追求什么?

每当她郁闷、烦恼之时,她的微信朋友圈好友“怡然”总会推荐一些《人民日报》的“夜读”文章,《不忘初心,全体党员同志,习近平今天有话对你说》、《这一路的经历,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你,正是最好的年纪》……一篇篇心灵鸡汤,滋润着陈晓平的心。

看到律师朋友为了法律援助而四处奔波,看到身边的法官夜以继日为案件操劳,她一次次感动……93岁的母亲是一名老党员,每次陈晓平回到家里,她都会问一句:“今天调解了几个?”若是没有收获,老母亲默默转头就回房间;若是调解成功了几例,老人家立刻就笑容满面。

失衡的心态慢慢修复,执着的信念更加坚定!告别昔日的聚会,陈晓平的朋友圈变得更加纯粹,她告诉自己:“我有着22年党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咱就得干一行、爱一行,信仰坚定方能不忘初心!”

还有一年半就要退休了,对于陈晓平来说,岗位、职位、待遇、荣誉,或许难有变化,但她每天的调解数量始终保持在6至7件!

很多人对她的“拼劲”不理解,但她却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做法官生涯的最后冲刺。

在一次全省法官的培训班里,陈晓平听到有人在议论某个落后单位,让她很受刺激。她暗下决心:要干就干一流!争!全区争位次,全市争一流,全省争先进……

“她承办的案件不仅是调解中心里最多的,而且办案速度快,程序严谨。”谈到陈晓平办案,法院的同事感叹道。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是陈晓平铭刻在心中的工作准则。

挑战!创新!冲刺!陈晓平的“拼劲”影响着身边每一位法官,在潘集法院诉前调解服务中心,出现了抢案件、争案件、比调处的景象。

“春节前是农民工集中讨薪的时段,我们要提前介入,”在推进今年调解工作的同时,陈晓平已经开始谋划明年年初的任务,在她的笔记本里,一行行,一页页,一点点地积累心得:“等我退休了,我要把我的笔记都留给同事们,让大家可以借鉴,把诉前调解做得更好……”

图:陈晓平(左)与同事在处理案件

(记者 柏松 张越)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