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推进实施1235战略 加快淮南转型发展 > 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7/28 9:13: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增速、位次双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

      16项指标纵向同比位次提升;13项指标全省同比位次提升。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7亿元,增长6.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5.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4亿元,增长7.0%。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落实供给侧改革各项措施,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增速、位次双提升,全市经济稳中有进  

      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次双提升。从增速看,16项指标同比提升;从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看,13项指标比去年同期位次提升,全市经济表现出供给充足、需求较旺、保障有力的良好运行态势。

       纵横联合,数字之中见真章:

      纵向相比,我市16项指标增幅同比明显提升——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提升10.4%;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工业用电量分别提升17.8%、45.8%、37.9%、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提升2.3%、16.3%、23.5%、27.4%;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别提升18.4%、45.2%、42.7%;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提升106.7%、3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提升4.2%、5.1%。

      横向类比,我市13项指标增幅在全省的位次同比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提升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提升2位、5位、2位、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提升1位、14位、11位;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提升2位、6位;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分别提升3位、14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3位。
齐头并进,芝麻开花节节高:

      生产供给充足——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继续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补农措施,虽然受气候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仍然较为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7.7亿元,同比增长7.4%。

      市场需求较旺——投资需求较为旺盛,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1亿元,同比增长9.5%。消费市场比较活跃,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4.3亿元,同比增长11.3%。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6642万美元,同比增长51.6%……  

      发展保障有力——财政收入78.9亿元,同比增长6.0%,完成年度预算的53.1%,快于序时进度3.1%;财政支出完成112.6亿元,增长19.0%。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07.3亿元,同比增长8.8%。

      积极变化不断增多,经济运行进中向好

      上半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趋好因素逐步趋多、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

       上半年,我市“去产能”效果明显,“去库存”效果显现:5月末,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38.3亿元,同比下降8.3%。主营业务成本下降:前五个月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263亿元,同比减少40.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3%。补短板有效投入增长: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104.4亿元,同比增长25.2%。

       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新型业态增添活力——

       从三次产业占比看,我市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1.2:48.5:40.3调整为11.6:45.1:43.3,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提供了活力。 

      从工业行业看,“高、新”产业增速逐步回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5.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2.6亿元,增长14.1%,非煤行业占比明显提升。

      从投资结构看,第三产业和民间投资得以强化。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三产业完成174.3亿元,同比增长42.9%,将有力地促进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趋好因素逐步增多,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

      新开工项目增多。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844个,新开工项目总数和投资均高于去年同期。

      要素需求明显增加。全社会用电量38.8亿千瓦时,增长0.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93.3亿元,同比增长6.5%。全市引进内资328.1亿元,同比增长11.2%。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上半年,我市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787户,同比增长36.8%。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共申请专利2515件,同比增长48.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976件,同比增长80.7%。授权发明专利302件,同比增长41.8%。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7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1元,增长7.4%。

(记者 柏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