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对于年复一年仍旧那么重情守约到来的春天,我心灵颤抖,纵使林徽因:“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背的怎样滚瓜烂熟,只记得诗中三个字“燕呢喃”。许是这即将逝去的韶华对于百花绽放已习以为常,许是春分时节就是有些不成熟因素在肆虐作怪,总之,望着市区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飘荡在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思绪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曾经,我在市郊居委会任职,一个春天的早晨,办公室的走廊上垒起了燕窝。“燕子衔泥为做窝,有情无情口难说……”,望着梁上的小燕子,我喜不自胜,发自内心唱出了这句美妙的歌词。
谁料,灾祸第二天降临了,因它们垒窝的地方较平整,小窝掉下来了,有两只燕子在办公室门前的电话线上可怜无助。我赶快拾起那个摔瘪了的小窝捧在手里,社区王主任抬起头,一双怜悯的眼神似乎在对我说: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
于是我们找来了水泥钉、钿铁丝还有锤子,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为燕子稳窝,开工了。
小燕子非常感动,不时整理一下自己礼节性的服装,为我们做着谢意的动作。从此后,每到春天,一窝一窝的小燕子在这里出生、成长、飞翔。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小燕子们快乐幸福的欢歌笑语,招来了强敌,一只黑脸大鸟乘我们休息、乘燕爸燕妈外出觅食期间,啄死叼吃了整窝乳燕。燕爸燕妈哭了,哀号声惊动了周边居民,可是已经迟了。怎么办?居民张阿姨和李师傅也过来帮忙想办法,他们找来长竹杆,杆顶绑上红布条,大家决定轮流值班,工作日我们看着,有什么不明鸟类来骚扰,就喝斥、就撵。平时,居民们搬着马扎子坐在办公室门前摘菜、聊家常,边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边精心呵护着那团弱不禁风的燕窝。
终于,又一窝燕子出壳了,大家和燕爸燕妈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小区里,一派生机盎然。
后来,那只尝到了甜头的大鸟又来了,张阿姨她们挥杆就打,接连几天,它来几次大家就赶它几次,它的愿望总不能得逞。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燕子们蹲在窝边的身影,羽毛逐渐丰满,个个憨笑可鞠,特别是它们“呦呦”学叫的呢喃声,稚嫩柔美,异常的清纯悦耳。每天,我们门前的那条电话线,就成了它们学步、歇脚、谈心的工具。
所以我说,对于春天,我不只敬畏它的百花灿烂。
那些年,只要我们看到矫健忙碌、并且快乐着的燕子们穿梭于身边,心里就诚然踏实,它们不仅是沟通我们同居民关系的桥梁,更是拉近了我们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一直,社区工作人员就因配备不足,通信联络也相对滞后,我们偶尔因开会、下村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核对人口信息等情况,不得已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影响了部分居民前来办理日常事务,有些人就牢骚满腹不予理解,现在,根本不用我们这样解释来那样解释去,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看护燕子的居民,主动成了我们的工作助理,一些政策宣传、资料发放、主任都去哪儿了,等等等等,工作真诚透明。
转眼老住宅区面临着城建拆迁改造,望着那个越来越大、已经非常成熟了的燕窝,一连几天,张阿姨、李师傅和我们的泪水总在眼眶里打转转。大家看着王主任,能不能先给它们安置一下?王主任面色凝重,叹声气后,低下了头。
写到这时,我不禁潸然泪下。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配备上了发达先进的办公设施,可每当冰雪融化迎来春天,仰对着蓝天白云,耳边就依稀传来小燕子的呢喃;小燕子,我的梦中情人,想念那些与你有约的春天。
作者简介:
廖丽,淮南市作协会员,谢家集区作协秘书长,作品散见于《淮南文艺》、《淮南日报》、《淮河早报》、《银河》、《作家天地》、《映山红》、《民间文学》和《淮河晨刊》等。
谢家集·廖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