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擂台征文 > 家乡的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家乡的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4/26 10:20: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时候,家乡通往外面的是一条弯曲的田间土路,乡亲们踩着它赶集、进城、走亲戚。晴天走起来还算通畅,要是遇到阴雨天气就泥泞难行了。有人穿着胶皮靴,一不小心就会被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于是很多人干脆卷起裤腿,光着脚走。我就是踏着这样一条小路,读完了小学。那些年,晴天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布鞋上学;阴雨天,大都是卷起裤腿,光着脚来回。一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买不起供我们姊妹几个上学用的雨靴,二也是图个轻便。这样,来回久了,脚掌都磨起了厚厚的硬茧。也不知道多少次脚掌被锋利东西划破,回到家用一块干净的布一包,第二天照样上学。

上中学的时候,乡里要修一条煤矸石路,一直连通到村外面的公路。这可把乡亲们都乐坏了,铺路的时候,家家有人的出人,没人的出钱。十几天的功夫就把路铺好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铺好的煤矸石路上,来回跑了好几趟,身上的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我们从此告别了光脚上学的时代。乡亲们也不用担心雨天出行把鞋子陷掉了。有了煤矸石路,乡亲们与外面的联系增多了。没几年时间,许多人家里置办了拖拉机、三轮车等大型农具,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踩着家乡的煤矸石路,我走完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后来,上了大学、有了工作、离开了家乡。在城里见识了宽敞的大马路,和繁华的城市街道。心想,什么时候,家乡的路也能像这城里的大马路一样平坦、宽敞,该多好呀。

今年春天,老家邻居三哥打来电话说闺女要出嫁了,要我回去送亲。我很高兴,心想正好借机会回家看一看家乡的风景,顺便和当年的小伙伴们叙叙旧。到了日子,我起了个大早,坐上早班汽车,到了镇上的车站,下了车。站台前几个出租车司机上来拉生意,我坐上了其中一个人的车。出租车拉着我走在去乡村的路上,这哪里还是我记忆中的煤矸石路呀!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两边还竖起了一根根路灯架,司机说:“这路都修了几年来,路灯是刚装上的,现在晚上出门也不用害怕了”。我的心一阵激动,没想到家乡真的修上了马路,而且装上路灯。道路两边村庄里的泥土墙和尖顶的砖瓦房都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层层敞亮的楼房了。进村的时候,从村里不时的有各种类型的卡车和小汽车开出来,我好奇地问:“这都是村里人买的吗?”司机笑着说:“农村人买车已经不稀罕了,现在路好了,人们出去挣了钱,买辆车,开着车回家多威风呀。”

车一直开到三哥家门前。三哥家的房子也已经换成底上各四间的两层楼房,接亲的车是五辆小轿车,已按顺序排在了路边,形成了一个车队。三哥把我接到屋里,我被屋里的摆设吸引了:各种家具,电器齐全。我问三哥:“现在生活不错了?”三哥笑着说:“是呀,如今这路通了,乡里人挣钱的门路也多了,日子也就好过了”

三哥告诉我:侄女婿家在三百里外的一个县城里,两个孩子是在外面打工认识的。今天就辛苦你把她送去了。听了他的话我不由得问:“这么远的路中午能到吗?”因为按照家乡的风俗,结婚当天新人是要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进婆家门的。我有些担心,旁边的一个司机高声的说:“没事,现在就走十二点钟以前肯定到。”我还是不放心,就催促大家赶快准备。一会的功夫,大家把侄女送上了车,我们一行车队沿着村里这条曾经熟悉,现在却很陌生的、宽敞的水泥路,驶出了村子。一路上,从乡道上省道,又从省道上高速,车队一路顺畅,十一点四十就到了地方。我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回来的路上,我称赞司机的技术好,路熟。司机笑着说:“什么都比不上现在的路好呀。”我深深地点了点头说:“太对了,路才是我们今天办成事的关键”。几个小时后,汽车再一次开上了家乡的路。路上,一群群小朋友正蹦蹦跳跳地放学回家。我心潮澎湃:家乡的路啊!你曾经记载了多少人艰辛的脚步,现在又洒满了多少人爽朗的笑声。是你让村里人和这个社会联系得更紧、更近了。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甜美了。

作者简介:

王守全,教师。曾在《教师报》和《安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平时爱好诗歌、散文和小说写作。

 

潘集·王守全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