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擂台征文 > 游桐城文庙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游桐城文庙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4/21 10:35: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孙以长

春光明媚,我们来到桐城文庙,欲接受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

桐城文庙,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古城中心,坐北朝南,面临广场。

来到“文庙”门楼前广场,远眺文庙门楼,正楼侧阁,飞檐层迭,蔚为壮观。走进抬头望,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熠熠生辉。细看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砖木构架,其墀头、斜撑、额枋、象眼均饰以砖雕、木刻,梁枋撑挑饰以雕刻或墨绘,有:“李太白醉酒”、“陶渊明赏菊”、“林和靖观海”、“周敦颐爱莲”、“渔樵耕读”、“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孟母断杼”、“独占鳌头”等六十余幅花卉人物图案,甚是古朴典雅。

过门楼即步入汉白玉四柱三门石坊式的棂星门。棂星系传说中谷神,立此门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向前约十步临半月形泮池,池上有砖石拱桥,池桥皆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护配。池中碧水漾漾,金鲤嬉戏,甚是赏心悦目。传闻明清时,桐城如“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式”大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及“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近千名臣硕儒,于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以至金榜题名。传誉“泮桥”为“状元桥”,迄今人们仍视登此桥为吉祥如意之乐事。于是,一行人等争相登桥,并拍照留念。

下泮桥即至大成门。此门四角凌空飞翘,门厅前后之间设壁隔内外厅,并列辟门三道,中门屹立一对石狮,两边侧门各置两只石鼓,侧门的崇圣祠、土神祠与中门的厅并列相依。

降阶踏入宽阔后院,履神道,临石阶,“陛”上精雕龙凤戏珠图案,云蒸霞蔚,栩栩如生。

沿一段方砖墁地来到高耸的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飞檐翘角。整个大成殿高大、宏伟、壮观,其精美度据说在古建筑中为全国所罕见。我们也为此而深深折服。

殿的中央端坐着孔子雕像,两边分别雕有孔子的得道弟子和古代各个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有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

据介绍,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始建于元延祐初年即公元1314年,后在元末兵火中销毁。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庙从城东郊外移建于现在的庙址。后来,文庙几度荣辱兴废,多次遭遇兵火涂炭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蚀,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出文庙门楼,低头沉思,感触万千。想孔子的一生,自叹自己太过渺小。环顾同行人等,又觉桐城之行收获颇丰:一方面开阔了视野、休养了身心,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和修养;另一方面启迪我们学习古人矢志不渝追求真理、寻求社会发展规律和振兴中华良策的精神,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以自身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