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凡人善举 > 残疾侄儿特孝敬 传播满满正能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残疾侄儿特孝敬 传播满满正能量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1/5 18:22: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田家庵区史院乡邵庄村,有一位身患残疾的中年人,他10余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孤寡大伯杨惦修,且不管老人是瘫痪在床,还是双目失明。他的孝敬精神感动着周围无数的乡里乡亲,传播着满满的正能量。

       这位身患残疾的中年人叫杨会武,记者于11月3日采访了他。

       青年杨会武因车祸成残疾

       走街串巷,一路辗转。11月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史院乡邵庄村。在一座十分干净的院落里,见到杨会武时,记者发现他的神情黯然,询问后才了解,他84岁高龄的大伯,在10月24日晚上忽然去世了。

       谈起杨惦修老人临终前他未能及时到场,杨会武几度哽咽,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

       杨会武1967年出生,今年49岁。21岁那年,刚结婚不久的他在驾驶四轮车倒车时,不小心发生碰撞,使他腿部受伤,导致三级残废。

      那些年,杨会武与妻子邵春兰在家种植庄稼,兼顾一些瓜果种植,由于腿不好使,对于一般庄稼汉来说最基本的挑担子,别人挑十分钟的路程,他要挑二十分钟。因不能及时将蔬菜、瓜果采摘、运到集市上,再加上田又少,杨会武家的收成一直都比旁人差很多。

      他是孤寡大伯唯一的依靠

       杨会武的父母去世比较早,他的父亲只有兄弟俩。杨会武的大伯叫杨惦修,是一位孤寡老人,由于膝下无子女,杨会武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2003年前后,杨惦修因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身体每况愈下,按农村养老政策他进了乡里的公立敬老院。然而没过几天,杨会武觉得敬老院的饮食终究不如家里的饭菜,就将大伯接回了自己家。

      “说句实话,照顾老人真的不容易,尤其到了夏天,大伯有时生活不能自理,每天洗澡、大小便,都是由我来处理。”杨会武说,2013年下半年,82岁的杨惦修双目失明,耳朵也聋了,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那以后,照料老人、做农活、干家务、抚养孩子,这些都成了他每天必备的工作,一晃就是10余年。

       为抚养老人外出打工挣钱

       杨惦修病情加重后,因治病、服药等,杨会武家里的开支增大,经济状况相当窘迫。为了改善家里拮据的生活条件,他决定外出打工赚钱。可是,妻子一人无力照顾年迈多病的大伯,他便将老人送到敬老院生活,而公立敬老院对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很难接收。

       为了能让大伯享受到更好的照顾,杨会武决定将老人送到一家条件较好的私人老年公寓去。私人老年公寓每月要缴付2260元的生活费,这对于自身有残疾的杨会武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且对于很多农村劳动力来说,即使是亲生父母,每个月也很难拿出这么多赡养费,但杨会武一句话没说就承担了下来。

       在精神层面上要尽到孝心

       杨会武知道老年公寓的照顾再周到,也只是生活层面的。为了不让大伯感到孤单,他在精神层面上也尽到了自己的孝心。每逢打工间隙回家,杨会武都要到老年公寓看望大伯,送好吃的、捶背按摩、端茶递水、嘘寒问暖。“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甚至很多人对待亲身父亲也没有像他这样孝顺的。”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说。

       也有人问杨会武,“你那么辛苦会不会感到累?能不能坚持得下来?”他憨憨地笑着说:“人都有老年的时候,他是我大伯,我不能不管他!家里再穷再难,也要让大伯安享晚年。等他走了,我再将亏欠妻子的,亏欠孩子的还给他们。”

       杨会武心里觉得对不住孩子,对不住妻子,但是他的家人却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他的妻子邵春兰说:“他这样有责任心的男人,对我好,对大伯好,对孩子好,虽然日子穷一点,但是心里舒坦了,日子就过得幸福。”杨会武的孩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也主动将打工挣到的钱带回家交给父母,并经常去老年公寓看望爷爷。

      “杨会武一家人全心全意照顾老人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乡里乡亲,在周围的群众里树立了优秀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说是有口皆碑,附近的老人与孩子也都受到了熏陶与带动,都更加相亲相爱。”采访结束前,邵庄村委会主任杨贤智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感言:

      一份孝心,杨会武无怨无悔照顾孤寡大伯,他奋力撑起贫苦生活的重担;一颗真心,杨会武恪守力行十余载,他赢得乡邻四舍交口赞誉。坚强庄稼汉杨会武以无微不至的行为和吃苦耐劳的品行,尽心尽力,孝老爱亲,营造了一个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折射出了一位平凡男子身上耀眼的传统美德。

      一切源自内心,从未刻意让人记住什么,劳作、生活中的杨会武平凡得就像融入大海里的一滴水,然而,他却悄悄地改变着这片水域。

       图一为杨会武(右)和妻子在收拾大伯的遗物。
       图二为杨惦修老人(左一)生前照。

(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