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品牌建设看淮南征文 > 责任与使命同在 奉献与坚守同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责任与使命同在 奉献与坚守同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11 8:28: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他们,是怀揣责任心的一群人;他们,是穿着劳动服的工程师;他们,是没有节假日的检验师!为了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他们未雨绸缪,默默付出——责任与使命同在 奉献与坚守同行

“最后检查一次电梯厢体内部的安全设施,整理好数据,回去上网看大阅兵!”又是忙碌的一天,特种设备检验员李翔招呼着同伴,开始了最后的收尾工作。9月3日,当社会各界都在收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李翔却没有放假的概念,像往常一样忙碌在电梯安全检测的第一线。

这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特种设备检验员。他们整日与电梯、锅炉为伴,常年与压力管道、起重机械打交道,他们以钢铁般的纪律、磐石般的责任,在艰苦的环境里,担负起全市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尽职尽责——履行使命的毫不懈怠

“每隔3年的冬天,站在200多米的高塔电梯顶上工作,冻得笔都拿不住……”高级工程师谢宗峰回忆道。自从1000千伏特高压建成投用,特高压过淮河高塔的电梯定期检测任务就落在了谢宗峰和工程师孔维雷的肩上。

在这个相当于普通住宅75层楼的 “天梯”里。他们先坐电梯升到200米塔顶,进机房检查制动器、液压阀等驱动装置,按照安全标志逐项进行检测。再爬到轿厢顶部,体验“高处不胜寒”,逐层检查11层的门锁,并对钢丝绳进行探伤检测。

目前,淮南市在用特种设备共计18203台套,仅电梯就有5190台。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负责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监督检验、特种设备产品制造监督检验、特种设备安全阀定期校验。

没有丝毫懈怠,更不敢有丝毫差错,因为,每一个数据都和安全挂钩!责任,成为每一位特检员永远牢记的字眼!

从工业电梯到民用电梯,从小区住宅到大型商超,特检员对所有电梯“一个都不放过”,定时进行安全检测。今年已对近3000台电梯进行了检测,对不合格的电梯下达整改意见书,直到检测合格才允许使用,同时协调维保单位做到每月维护,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不畏艰险——无怨无悔的倾情付出

“快出来,里面危险!”正在氨罐内检测的特检员苏本金和权威听到外面的呼喊,迅速爬出,跑向上风口。这是一次给淮化集团做氨罐内壁检测时,旁边氨罐出现泄漏的一幕险情。

对化工企业的氨罐,每3年检测一次。除了要对硬度、厚度进行无损探伤,还要钻进氨罐内部进行检测。检测前若是没有清理彻底,氨罐内就会留有使人中毒的残存氨气;50立方米的氨罐底部的累积油质也极易让人滑倒。

有的特检员是高级工程师,有的特检员是硕士研究生,但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他们无怨无悔!

对洛河镇境内的2000立方米天然气球罐的检测,更是让人“提心吊胆”。球罐最高处有15米,没法设防护栏,身上只有一根安全绳,每人要背着20多斤专业检测仪器,上下来回100多次,以超声波对球罐的所有焊缝全方位扫描,进行探伤检测。

  “球罐里面漆黑一片,只有拿着手电,一点点检测,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特检员齐志涛自豪地说:“那一次,我们忙了整整一周,发现了20多处裂痕,都及时做了处理……”

全市380台工业锅炉、37台电厂锅炉、4460台压力容器……在他们的手中,排除了一个个隐患,树立了一个个安全标杆。

默默奉献——夜以继日的点滴瞬间

对于特检员来说,8小时工作制和假期都是很“陌生”的字眼。

通常来说,现场检测后,特检员回到单位就要整理数据、上网出检验报告,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们无法和常人一样休息。

在对大型商超的电梯进行检测时,只有等消费者走完、工作人员盘存后,特检员才能进场,通常是深夜11点开始检测,工作结束时,已是凌晨2点多。

给淮化集团等工业特种设备做射线检测时,为防止对人员造成辐射伤害,需要等所有交接班员工夜晚离场之后,才能检测,通宵达旦已是家常便饭。

位于八公山区的老马山屠宰厂的锅炉,每年只有年初一才停运,特检员高康和同事们只能放弃休息日,大年初二进场检测……

在工业锅炉的检测中,身材矮小的刘洋从280×380毫米的椭圆型孔洞钻进的锅桶,无法弯曲、无法转身,单手撑着底部进行探伤检测,再原路倒退回来,有时,锅桶内会有残留的煤渣,有时,会有丢弃的医用针管……

在氨罐检测中,特检员张磊穿着和民工一样的棉质单衣,从直径500毫米的孔洞钻进氨罐,打磨氨罐内壁后,对焊缝进行探伤检测,金属粉尘弥漫氨罐整个空间,令人窒息,再出来时,满面灰尘,汗水湿透衣背……

无论环境再艰苦,他们始终如一;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他们默默坚守;面对职责和使命,他们毫不懈怠!只为了,让淮南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让全市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和谐!

(记者 柏 松 实习生 王艳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