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 慰问抗战老兵 回忆峥嵘岁月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慰问抗战老兵 回忆峥嵘岁月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6 6:07: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日报社、南京新百淮南购物中心联合组成慰问团,走进抗战老兵的家——
慰问抗战老兵 回忆峥嵘岁月

      他们,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前线的一名老兵,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曾是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他们,虽然已渐渐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年轻一代的心中,如同一面面火红的旗帜,照耀着中华儿女再创辉煌。他们,就是咱们身边的抗战老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增进广大市民对抗战历史的了解和认知,重温抗战艰辛,用心关爱抗战老兵,作为我市权威媒体——淮南日报社联合社会爱心企业南京新百淮南购物中心,共同发起慰问我市部分抗战老兵活动,共忆难忘的烽火岁月,共话革命精神的世代传承。9月2日,慰问团分别走进部分抗战老兵的家,送去慰问品,并向老战士们表达崇高敬意。

      老兵张金荣:号角时常在耳边吹响

      在抗战老战士张金荣的家里,慰问团详细询问了张老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与他一起追忆峥嵘岁月。张老告诉大家,自己在12岁那年,由于一次机缘巧合才得以投身革命。

      那时,他先加入当地的游击队,主要负责交通站之间的情报传递,16岁那年才正式进入新四军。张老说,自己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司号员,直到抗战结束,才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司号员。张老表示,自己时常回忆过去的抗战岁月,每当此时耳边就会响起号角声。

      老兵曲士良:《烽火·丰碑》很有意义

      慰问团一行来到抗战老战士曲士良的家中,94岁高龄的曲老发现慰问团成员手中拿着《淮河早报》编辑出版的特别报道《烽火·丰碑》,接过报纸后,曲老便认真阅读起来。

       他告诉大家,自己1939年投身革命,曾在黄克诚部下任连指导员,在抗战中,他及所在部队参加了数十次对日寇、伪军及国民党顽军的战斗。让他记忆深刻的一次战斗,便是在1945年徐州以北的一个村庄,他指挥进攻日寇的据点。战斗十分激烈,从半夜一直打到天亮,直至据点的敌军举白旗投降,此役共打死打伤日伪军30多人,活捉了12个鬼子,俘获100多个伪军。战后全连被授予了“模范连”光荣称号。看着《烽火·丰碑》,曲老甚为感慨,他表示,这份报纸很有意义,写出了抗战老兵的心声,对年轻一代更是起到了教育作用。

      老兵李同珠:不会忘记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原皖淮机械厂的家属区,慰问团一行见到了94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李同珠。李老看上去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回顾自己经历的数十场大小战斗,依然记忆犹新。

     李老回忆道,1944年11月,他所在的连队要在八里桥附近打一场伏击战,灭一灭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当时正值冬季,部队缺衣少粮,待战斗打响时,战士们却个个生龙活虎,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在连队里时任班长兼机枪手的李同珠端起机枪一阵猛扫,敌人应声倒下一排。在那场战役中,李同珠荣立了二等功。李老表示,自己不会忘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即便在和平年代,还会继续弘扬抗战精神,用抗战精神教育后人。

      图:慰问团看望抗战老兵张金荣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