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记者在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办公室,见到了今年90岁的抗战老兵单星,聆听了单老讲述他参加抗战的故事。
“1945年夏天,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为之奋战达8年之久,牺牲同胞达上千万之众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我当时作为新四军2师6旅政治部的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有幸目睹和见证了那一伟大胜利时刻的到来。”单老说,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而在此之前,新四军2师6旅正集结在定远县的藕塘参加由师政委谭震林主持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8月14日,参会人员晚饭后得到紧急通知,立即赶到藕塘边的大操场集合。大家急匆匆赶到时,看见谭震林政委已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了。谭震林政委当时穿的是白色的半截袖衬衫,虽然傍晚天气很热,但他非常精神。人员集合完毕,他说,“现在,非常高兴地向你们宣布一个好消息,日本人投降了,抗战胜利了!……现在命令,4旅回津浦路东(另有任务安排),5旅负责接收蚌埠,6旅负责接收淮南煤矿,散会后立即行动。”大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又蹦又跳,整个会场一片沸腾。
“6旅当时的驻地在藕塘大赵家一带,回到部队驻地,我们整理好行李,当晚就出发前往指令接收地区。当时从藕塘到淮南矿区的路上,要经过两处日本人哨卡。在柘塘街上,有二鬼子的武装,其主要头目为杜学义。杜部已先期占据了一个交通方便、且有利于监视探听新四军2师、4师在津浦铁路线两侧活动的小圩子,圩子中心是几幢比较坚固的建筑,还修建有一些碉堡工事,他们认为盘踞在里面易守难攻。”单老说,新四军2师6旅将圩子围住后,远远地喊话敦促杜部缴械投降,但杜学义固守在据点里,根本不买账。他可能认为,6旅部队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连60炮、82炮之类的重武器都没有,只有些轻机枪和长枪,够不上射程,而投掷手榴弹呢,距离又太远,没有杀伤力。如果进攻的话,新四军只能完全暴露在敌方枪口下蹚水田、涉水强攻过去。不过,由于行程紧迫,这个据点必须端掉。大家情急之中,想到了去附近村民家找来几张大木桌,用几床厚棉被盖在桌面上绑结实了,再浇上水淋湿透,桌面向前,由几个战士顶着桌子,推着前行冲锋(大家称之为“土坦克”),但湿棉被和木桌面如何能抵挡住敌人重机枪的集中凶猛扫射,几轮冲锋下来,6旅部队伤亡了一些战士。一番激战下来,敌人看到新四军已下定决心消灭他们,没有丝毫放弃攻打的迹象,继续负隅顽抗的信心动摇了,他们开始突围往朱巷方向溃逃,因为那里驻扎有担负守卫淮南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队日本兵。他们这一跑不要紧,慌张惊恐的气氛影响了日本兵,结果驻朱巷的日本兵也都狂奔而动,跟着二鬼子们向合肥方向逃溃,大家在后跟踪追击,很快赶跑了这股敌人。
单老告诉记者,前往淮南矿区的路上,6旅部队还要经过水家湖,而水家湖驻扎了更多的日本兵。大家急行军赶到芦桥后,迅速以半面包围阵势围住了水家湖(日军司令部在芦桥)。新四军派人送去了朱德总司令对日军的最后通牒,要求日军放下武器投降缴械。谁知,通牒送过去后,日军并不承认,还放出话来:“回去告诉新四军,我们不会向你们投降!”6旅部队指挥所正在等候两边交涉结果,并拟好准备攻打日本兵的战斗部署时得到上面命令,立即撤出战斗,撤到老人仓(地名)集结。
为什么临时撤出战斗呢?单老表示,后来开会时同志们得知,原来蒋介石要趁着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派兵“下山摘桃子”,抢夺胜利果实。党中央命令6旅部队不能集结在一处,要分散离开后,统一集结到山东、江苏一带,准备同国民党军打大仗。
图:单老(右一)讲述他参加抗战的故事
(记者 张昌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