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 凝望历史 逐梦未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凝望历史 逐梦未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2 8:16: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多彩纷呈



     从市直机关到县区、乡镇、街道,从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到新四军纪念林、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从学校课堂、社区到街头、商场和书店、影院,从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到消防、武警战士……7月份以来,淮南市社会各界全民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爱国情怀在淮南民众心中传递,爱国热情在淮南这片土地上奔流。人们在追忆和缅怀中凝望历史,在面向未来时奋发图强。

      亲历讲述 见证70年前的抗日烽火

      “家住谢家集区新社西村今年58岁的江德势是谢一矿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在他家中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见证了父辈与革命先烈彭雪枫师长的革命友谊。江德势的岳父名叫张庆平,他于1939年7月参加新四军豫皖苏边区彭雪枫部。江师傅告诉记者,有一天岳父张庆平执行任务回来,听说彭雪枫师长和林颖结婚十分高兴。正巧两人刚拍了一张合影,便自告奋勇帮他们取回,当时一共冲洗了10张,张庆平出于对首长的敬爱要了一张。”这是本报记者蔡靖宇采写的一篇文章,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刊发在淮河早报。从7月初开始,由市委宣传部、淮南日报社、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在全市范围拉开帷幕。一周之后,淮河早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启幕。截至8月31日,这两个全市性征文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的来稿2350多篇,因版面所限,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择优刊发征文300余篇。征文活动期间,80多岁的老者寄来了亲手撰写的文章,11岁的小学生用电子邮件发来了作文;一些市民把自己父辈珍藏的照片、书稿拿出来与读者分享。通过这两大征文活动,通过对老兵浴血奋战经历的追忆,通过仍然健在老人的讲述,重现70年前淮南民众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之时,对外侵来犯之敌的殊死抵抗,见证了70年前的淮上烽火。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市直单位、县区广泛开展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87个,合计收到征文8900余篇,各单位通过网站、橱窗、宣传栏、宣传展板、黑板报等进行张贴、刊载,形成了浓烈的社会氛围。

      纪念缅怀 血铸不容忘却的民族记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 )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A、沈阳 B、长春C、大连;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市闸北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 )军首先奋起对日作战,为捍卫民族尊严付出了重大牺牲。A、二十九路 B、十九路C、二十六路”这是由淮南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刊发在淮南日报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防知识竞赛试题。此前,由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已经在淮南日报刊出。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市民对这次知识竞赛参与和关注的程度如此热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淮南人民对那场民族记忆的缅怀。”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开献告诉记者,知识竞赛题目在淮南日报刊出后,答题卡如雪片一样回寄。

      相信很多读者对7月17日淮南日报四版都有印象。那一期,淮南日报推出专版《淮南万人坑的血泪控诉》。8月29日上午,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八年抗战·民族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媒体优秀版面暨摄影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淮南万人坑的血泪控诉》版面入选展出,并获得此次活动“突出贡献奖”。此次展览集中了由全国专业摄影记者与摄影爱好者拍摄、并在近百家报纸刊发的212个主题摄影版面。《淮南万人坑的血泪控诉》夺此殊荣,恰恰反映出“万人坑”不独是淮南的记忆,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

      从7月份以来,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各县区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载体,开展纪念活动230多场次,邮展、书法展、书画展、文艺汇演、戏剧展演、电影联展......以文化文艺的形式,记住曾经的血铸河山,记住不容忘却的民族记忆。

      畅想展望 奋起图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在闭馆修缮期间,我们每天至少要接到全市以及省内、全国范围来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参观的预约、咨询电话、邮件上百个;复馆后,前来参观的观众每天络绎不绝。甚至有些参观者,直到关门都依依不舍,不愿离开”。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负责人李文玉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在上窑新四军纪念林,在潘集区境内的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在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人们成群结队,驻足、瞻仰,畅想、展望,献上花束,深深鞠躬。

      “我今天和妈妈一起来到大通‘万人坑’参观,让我非常非常震撼,通过参观我才知道,70多年前,我们的国土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很多同胞受到惨无人道的奴役和迫害。”8月30日下午,在妈妈的带领下参观完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的田家庵区十六小学生徐子昂说,通过参观大通“万人坑”,让他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凌,落后就要吃亏。“我一定勤奋学习,学好本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文明,我们会奋起图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彼时国难当头,包括淮南儿女在内的千万中华儿女踏着嘹亮的歌声奔赴战场,无所畏惧、充满力量,英勇不屈、可歌可泣;此时民族复兴,包括淮南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发扬抗战精神,砥砺奋进、奋起图强,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进发。

      历史,终将铭刻这一天:“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图一:9月1日,淮南军分区组织30余名应征入伍的新兵参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图二: 9月1日上午,潘集区潘集镇中心学校少先队员来到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参观。

     图三: 日前,市新四军研究会有关负责人为小学生及其家长讲述新四军抗战的故事。

                                       (记者 张静 倪军 通讯员 刘群  宗晖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