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载体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算好政治账,志高方能致远;算好经济账,勤耕方能富足;算好名誉账,清廉方能扬名……”走进田家庵区龙泉街道南岭社区,文化墙上的《算好清廉七笔账》宣传标语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里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廉政的清风扑面而来。
田家庵区龙泉街道南岭社区、谢家集区立新街道新建社区、凤台县城关镇东城社区3个社区,被命名为安徽省“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
从一个画面看几项殊荣,背后是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创新实践。“社区既是每一个社会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的栖息地和归属点,也是廉政文化的基础阵地。”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工作中,市民政部门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重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市民政部门按照试点先行、要素统一、以奖代补、一线推进和跟进督导的思路,在每个县、区选择1个社区,按照“六有”(有工作队伍、有工作制度、有宣传教育阵地、有活动计划方案、有宣传教育活动、有明显成效)标准,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并注重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同时,注重加强对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市民政局成立了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通知》和《淮南市民政局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建设评估细则》,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问效。采取工作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组织廉政文化建设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活动是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最有效的载体。各级民政部门把廉政文化活动纳入社区各项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公开栏、宣传栏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通过播放反腐倡廉影视作品、开展廉政主题演讲、举办廉政图片书画展、开设系列廉政讲座,让居民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强化廉政观念。同时,把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充实完善到社区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中,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和制度,完善居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社区决策程序和办事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推动廉洁社区在“阳光”下健康发展。
深化廉政文化进社区,要注重延伸、拓展辐射面。各级民政部门将廉政文化进社区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和整合社区的各种资源,将社区廉政文化向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等领域延伸,共同搭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利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平台,鼓励单位和党员干部向社区捐赠廉政文化方面的书籍,积极发挥在职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头宣传党的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全面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水平。同时,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激励机制,对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社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予以支持,每个社区补助1万元,推动社区廉政文化硬件建设和宣传活动开展。此外,针对基层社区创建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按照必须、可行、易操作的原则,为全市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社区统一制发了创建资料盒、活动记录簿、有关制度、示范点建设标准、宣传资料模板等,形成规范、统一的有效形式,有力提升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廉政清风扑面来,浸润心灵细无声。“社区无处不在的廉政文化,时时刻刻熏陶着大家,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告诫大家要慎独慎微、两袖清风。”社区群众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