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张宝的15年爱心路
淮南青年张宝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做的一件“小事”,居然获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点赞”。
“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张宝与韩国患者配型成功后遭遇了车祸,但他住院治疗康复后,继续为这位韩国患者捐献了骨髓。这位中国志愿者说:‘人生祸福难料,人家现在大难临头了,帮点忙真不算什么。’” ——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在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用张宝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的生动事例,强调中韩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淮南青年张宝——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2010年首例涉外捐献者、第一位给外国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安徽人。
捐髓前遭遇车祸,仍坚定捐髓意愿
说起张宝,也许你并不陌生。
张宝1981年出生在淮南,2000年考入武汉船舶技术学院。大一时,他开始了献血生涯,以后每隔半年就献一次血,每次都是400毫升。如今,他义务献血已坚持了15年。
在2005年的一次献血中,他填写了一份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8年5月,韩国骨髓库向中华骨髓库求助:该国一名华裔中年男子因患白血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经过对中华骨髓库几十万名志愿者留下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张宝是唯一配型成功者。2008年8月,从武汉回到淮南创业的张宝突然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打来的求助电话。他没来及和家人商量,就一口答应了下来。然而,让张宝意外的是,配型成功后,间隔很久都没有人再联系他。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3月,张宝开车外出办事时,遭遇了一场车祸,造成颅内、胸腔积水,手骨、胸骨及肋骨骨裂,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2009年11月,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告知张宝韩国患者病情危重。而此时,他刚刚康复不久。家人虽然很支持,但更担心他的身体。心存大爱的张宝最终说服了家人,于2010年1月5日悄悄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距韩国患者路途遥远,张宝打了5天动员剂,而一般只要打3天。2010年1月14日,在经历近5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分离采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装进了那个承载着一条鲜活生命的特别的小箱子,这份“生命礼物”被立即空运韩国,输入到那位患者体内。
热心公益,是其一生的事业
“张宝哥哥:
您好!我是受到您资助的学生卢光鸿……我用您给的钱买了几本学习资料,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当我手捧着这几本学习资料时,就有一种自豪感,充满学习的动力。”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中学学生卢光鸿的来信内容节选
这是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他们本是陌生人,因为张宝的“爱心”,他们成了亲人。
多年来,张宝一直在默默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早在2004年,他通过“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每年坚持捐助1至2名贫困学生,一资助就是3年,已累计资助十几名学生,资助款共计4万多元。如今,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已遍布青海、川西、赣南等偏远地区。2011年,张宝听说罗山烈士陵园需要修缮,以公司名义捐资十余万元,并带着工人干了40多天,将烈士陵园修缮一新。为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2014年8月,在淮南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他组织成立了“张宝志愿服务队”,动员60多位亲友成为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
“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希望能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热心公益,将是我一生的事业。”张宝说。张宝的事迹被习近平主席点赞后,迅速传遍中国。张宝先后当选“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感动江淮优秀志愿服务典型”等。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