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热爱淮南的N个理由 > 因为人爱上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因为人爱上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6/29 6:14: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张昌涛

    一
    十年前初来淮南应试,那是一个深秋的清晨,冷风不停地吹,天空中下着细雨,我从寿县赶至谢家集三路公交车站,下车时不小心手指被车门划破,疼得厉害,向站内一摆地摊老人询问是否有创可贴卖,老人回答没有时,瞥见我的手指在流血。老人喊住我,拿出一盒火柴,轻轻撕下柴盒皮,贴在我的手指伤口处,说,“小心呐,别发炎了!……”
    老人的手指粗糙,闭上眼,我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老人的手很温暖,简单的举动改变了那个年龄时我对生命的看法。
    之后,我多次经过三路公交车站,再没有找寻到这位善良的老人。
    二
    前年,因为新闻采访,我接触到一位社区主任陈惠娟,她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冯素珍老人30年。
    陈惠娟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工作繁忙,冯素珍帮忙照看过她。陈惠娟工作以后,看到无儿无女的冯素珍一个人租房子住,家庭经济困难,就隔三差五去看望她,帮她申请了低保金。时间飞逝,80多岁的冯素珍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骑车8公里去照看她,给她洗衣做饭、洗脸擦身,还学习着给她理发。后来,冯素珍经常生病,又摔断了腿。住院、出院、反反复复,直至卧床不起、去世,陈惠娟始终关爱备至。
    三
    初见老井,觉得有些古怪,或者说木讷。每天在800米深的井下挖煤,十分忙碌,生活清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从1987年开始发表诗歌,截至目前已写了2000余首诗歌。
    我以《一个煤矿井下工人的27年诗人梦》为题报道老井事迹,接着,又与《安徽商报》记者方荣刚合作以《左手刨煤 右手写诗》再次报道,老井的事迹开始被全国多家大型网站转载。之后,老井在北京参加诗刊社五人作品朗诵会、接受凤凰卫视《与梦想同行》节目组采访,参加打工春晚、云端工人诗歌朗诵会、鲁豫有约等诗坛热点活动,老井的诗歌得到来自国内顶尖诗人及诗歌评论家的关注,也受到全国诗歌爱好者的好评。
    因为爱上这样的淮南人:爱上陌生老人的本真善良、社区主任陈惠娟的大爱之心、矿工老井的沉默守望……所以,我爱上淮南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