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热爱淮南的N个理由 > 大美舜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大美舜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6/23 6:27: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岳葆春

     柴门俯视大淮湾,槛外青峰绕石关。浪浴柳梢渔棹稳,云对松顶鹤巢闲。静中摊卷消长日,倦后扶筑步小山。莫讶桃花迷洞口,武陵原自在人间。
    这是清代学者陈翰《洞山别业》里的诗句,描述的是登临舜耕凭栏远眺,好一幅田园牧歌的醉人景观。而今山河巨变,淮南从100多年前的武陵桃源、渔樵乐土已经演绎成为华东的工业粮仓,新兴的能源基地。从地图上看,舜耕山作为城市的绿脊横越东西,绵延数十里,她的自然风光、历史积淀和文化气息浸润着、熏染着这座现代化工业重镇,在机械轰鸣的音符里传导着农耕文明的基因。
    谁不说俺家乡美。大美舜耕,美在简约、富饶、传承和希冀。
    舜耕之美,在于简约与自然,抛舍现代化工具,徒步当车。政务中心南迁后,我们这些机关的同志多了一份乐趣,散步攀援,从舜耕山的南麓翻越,穿过长山、洞山、刘家山数峰石崖回到山北“老巢”,用时60分钟,也可沿着新开通的南北环山大道,蜿蜒骑行,最长22公里。既领受了山野的绮旎风光,呼吸了天然氧吧,又强身健体,简约、环保而生态。大学同窗从皖北平原过来,很羡慕我们淮南能有一脉丘陵可供休闲漫步。说是休闲,还是淮南人将之亲切地视为城市的花园、绿肺和氧吧,无论早晨锻炼还是周末家庭出游,舜耕山越来越成为淮南人徒步寻崖、骑行锻炼、休闲野营的首选之地。
    简约之美还体现在纯净而冲淡,一眼望去,水墨淋漓,蔚然深秀。山不高,海拔二百多米,没有挺拔、巍峨、高险以及飘渺变幻的云峰,没有王荆公所言“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是钟灵毓秀,大道至简,满眼的蓊葱郁勃,满眼的青翠滴绿。尤其是细雨著花,清新明快,浓妆淡抹,俨然一幅水墨渲染的艺术画卷。
    舜耕之美,美在文化与传承。从洞山宾馆门口拾级而上,山脚下的游园广场约2000平方米,由花岗岩铺就而成的文字图案,表现的是《淮南子》首次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深厚的农耕文化是我们淮南人的骄傲。从山脚至山顶760级台阶,处处被醉人的绿色包裹。东西两条弯道,林木茂密,曲径通幽,路边怪石嶙峋,枝干峥嵘。山顶观景平台,添置可供游人休憩的椅凳,山风习习,松涛阵阵,令人忘却攀登的劳苦。与东边的清风阁遥相呼应,舜耕亭风铃叮当,内壁彩绘着舜帝在此教人耕地、种粮、挖井、制陶、捕鱼、狩猎的故事。关于舜耕山的得名,众说不一,有称舜哥山、舜过山、舜至山、虞耕山等。据《寿州志》转载《太平寰宇记》云:“州东有舜耕山,相传帝舜耕此,石上有大人迹。”舜即位后曾巡视过很多地方,泉城济南、我省东至均有同名山陵,至于是否来过这里,舜帝的“大人迹”已被岁月湮灭无从考证。说来也巧,济南与淮南,都有舜耕山,都产紫金石,石质构成和硬度、花纹相差无几,把济南、临朐的石头拉来雕刻紫金砚、紫金印,无人能辨。宋代书法家米芾痴迷石头与砚台,《研山铭》对此有所述及,苏轼身后陪葬紫金砚究竟产自济南还是淮南,成为两地文坛纠结的公案。
    舜耕之美,美在富饶与馈赠。谁能想到这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据考证,远古时期舜耕山一带是繁茂的原始森林,森林中栖居着成群结队的虎、象、鹿等动物。由于地球造山运动,原始森林深埋地下,形成了今天的优质煤田,探明储量180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自然的馈赠泽润后人。作为大别山的余脉,舜耕山地形复杂,尤其是南坡,而地下的石层崛起,形成今天的30多座褶皱丘陵,其间沟塘湖渠,山光水色,令人流连忘返。丘壑谷地林木葱茏,绿影婆娑,树种丰富而多样,挺拔而秀美,山菊花、野蔷薇团团簇簇,四时绽放,装点着美丽的山南。随着山南新区的开发,这些山林物种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修复、人文积淀的发掘,越来越提上了日程。
    舜耕之美,美在远眺与俯瞰。登高望远,很容易产生韶华易逝,斗转星移的感慨。伫立清风阁,东望如九龙伏地,绵延不绝,大通湿地公园芳草茵茵,芦荡清风;西望如慈母卧乳,安详静寂,泉山湖钟声悠扬,波光粼粼,卧龙山丛林黝黝,碧水如黛。极目北眺,长淮如练,天际一色。鸟瞰中心城区,高楼林立,或耸入云端,或逶迤而淡入落霞。南眺新城区,仅数年光景,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政务区、高新区、科教区拔地而起,通衢大道北接淮水,南承高速,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两侧新建楼盘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916米洞山隧道是华东地区最长最美的城市隧道,蓝光点缀,群星璨然。作为山南标志性建筑的规划陈列馆两“琴”相悦,奏响了合淮同城化的序曲。国投新集公司的办公大楼如双蝶翩跹起舞,彰显煤电支柱产业的辉煌。山南剧院、奥体中心、人民广场、江淮云、职教城……一幢幢高楼、一颗颗绿植,无不装载着240万淮南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向着梦想和明天出发。
    醉美还是舜耕山。攀越山峦崖岩,漫步林间小道,不仅有愉悦的审美过程、丰富的文化感知,更有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荣耀与使命。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