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进
初夏时节,骄阳已似火。然而,登上舜耕山远眺,却是天清气爽,一幅水碧山青入画屏的美景。
绿色的印象
举目远望,满眼青翠,醉人的绿意,在山间幽径中浸润、流转。
流连城乡,移步异景,美妙的绿韵,在举手投足间流淌、升腾。
森林进城,林城相拥。在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的映衬下,我们的家园处处生机盎然,令人神往。
百里煤都青山秀,五彩淮南碧水环。淮南,这座有着“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美誉的城市在相继摘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后,正在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一年多来,提升城乡绿化、打造社区景点、促进生态富民,“创森”的脚步与振兴的足音同频共振,正在激荡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篇章。
绿色的呼唤
淮南是一座因煤兴起,缘矿而建的能源城市。在向共和国源源不断奉献乌金的同时,能源城自身环境破坏日益严峻, 伴随煤炭大规模的开采,目前我市已形成了191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36%。
淮南是座火电之都,在向华东奉献光和热的同时,大量矸石山、沉陷区、粉煤灰严重破坏了淮南的自然环境。
资源型城市必须走出矿竭城衰、生态恶化的魔咒。绿色成了必然的选择。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成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破题突围之道。
根据淮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市政府高起点、高质量编制了《淮南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了上窑山、舜耕山、八公山“三山鼎立”的绿色屏障体系;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绕”的绿色河湖体系;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山南新区“三城互动”的绿色景观体系;新矿、老矿、废弃矿“三矿并举”的绿色矿区体系;乡镇、村庄、农田林网“三农共建”的绿色乡村体系;铁路、高速公路、城乡道路“三路协调”的绿色长廊体系等六大国土绿化体系。
绿色的风采
五彩淮南绿为先,领导率先垂范,市民踊跃造绿,“创森”以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已达4100万人次,共植树6000多万株,尽责率达94.9%,建卡率达98.5%。
青山作证,一批离退休的新四军老战士向荒山宣战,栉风沐雨,历经近十余个春秋,各界捐款2600多万元建成了新四军纪念林景区,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全市自发兴建的人大代表林、政协林、公仆林、共青林、巾帼林、学子林、记者林如雨后春笋,面积4.2万亩, 一座座寸草不生的石质山披上了绿装。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4.3%和89.3%,昔日的荒山成了生态山,风景山,旅游山。
绿海为凭,在茨淮新河畔,号称十八勇士的转业退伍军人,主动放弃政府安置,垦荒造林,创建“八一林牧场”,营造万亩人工林,昔日的荒原成了绿色的海洋,天然的氧吧。
林满青山,绿染淮南,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特色绿化,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绿化先进典型,全市“绿化模范单位”多达125个。
古树名木在淮南被视为珍宝。我市制定了《淮南市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办法》,对全市164株古树名木进行拍照、建档、挂牌保护。凤台一中银杏自三国绵延至今,老枝盘曲,历尽千年,枯木逢春。在城区修路中,200棵老榆树挡住道路,不仅未遭砍伐,还通过重新规划,硬是在道路中央留出了长500米,宽8米的大型绿岛加以保护,如今,绿岛不仅是一条迷人的绿色风景线,也成为全市人民植绿、爱绿的历史见证。
绿色的创举
淮南点多面广,城矿乡交错。在绿色淮南建设中,我市实行以城带乡、以矿促城、城乡联动、城矿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成区绿化乔、灌、花、草科学搭配,以道路为骨架,路修到哪里,绿化就到哪里。点、线、面紧密结合,宛如条条彩带串起颗颗绿色明珠,市内主干道两侧,高大乔木苍干成排如林,虬枝浓荫如廊,新规划道路两侧建50至100米以上绿化带,实现了道路林荫化。全市已建成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800公里,绿化河渠575公里。围绕绿色小康村创建,开展四旁植树,目前我市已建成1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8个省级生态示范村、110个绿色小康村,全市农田实现林网化。千亩石榴,万亩桃花,成片葡桃杏李遍及城乡。全市新建或升级改造公园10个,街头游园43个,建成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焦岗湖、十涧湖国家湿地公园2个。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6%,绿地率为37.8%,人均公共绿地为12.1平方米,郊区的森林覆盖率达20.4%。
绿染矿区,扮靓淮南。长期以来,我市对矿区的绿化和生态恢复作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破题突围之路。如今的矿区变成了绿荫冉冉,芳草铺地,百花竞艳的人间天堂。十八个重点矿区成了十八个大花园,就连废弃的矸石山也披上了绿装,变身花果山,成了难得一见的矿山一景。
昔日沉陷区,今朝绿意浓。“大通湿地”、“潘集后湖”、“毛集绿馨园生态示范区”,林果繁茂,花红树绿,接天荷叶,成了风景怡人的休闲胜地,投巨资修复的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泉大资源枯竭矿区大做绿色文章,成了淮南的“绿肺”,宜居的“绿城”。
绿染淮畔翠满城。绿色焕发了淮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我热爱淮南这座能源城,更迷恋绿色的淮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