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关乎命运,作风关乎形象,作风决定成败,作风建设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加强作风建设既是团结协作、共促发展、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激浊扬清、加强党性的迫切需要,又是消除腐败隐患的“苍蝇拍”和切除肌体毒瘤的“手术刀”。只有通过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种种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作风问题,才能控制住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
加强作风建设,当务之急,重点要把握三个重点:有效提升转变作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我们要主动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重创新、抓招商、防风险、惠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工作重点,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大力开展转变工作作风专项活动,扎扎实实改进工作作风,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为当事人解难事,切实用优良的工作作风来回应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新期待,内提境界,外树形象。以解决突出问题导向为有力抓手。前提是要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益民之事,丝发必兴;弊民之事,毫末必去。本着“严、准、实、深、全”的标准,盯住“四风”不放手、咬定问题不松口,真正做到不散光、不走神、不变味。只有以立行立改之举,剑指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才能顺应社会热切期待,让群众叫好。有的放矢事易成,无的放矢事难成。作风有很多方面,其实“四风”问题实质上集中表现为不严不实。形式主义的实质是“虚假”、不实在;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傲慢”、不实际;享乐主义的实质是“松懈”,修身修德上不严;奢靡之风的实质是“无度”,做人做事纵欲失严。通过以反“四风”为突破口,抓住要害,集中发力、持续用劲、以点带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剔除社会毒瘤;对出现的“四风”种种变异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现象,严肃责任问责追究,加大依法查处力度,真正做到切除“毒瘤”阻止其生长。找准人生事业的“坐标”,为体魄强身,增强免疫能力注入营养。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犹如“逆水行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准确人生的航向。要坚持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充实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常补理想信念之“钙”,树立“治大国如烹小鲜”精神,为党员干部打好反腐倡廉“预防针”。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不断汲取“营养”,提升内涵和思想心境。自觉抛弃庸俗观念、崇德尚善,做到思想上“不想腐”。要不断修炼内功,处世之道,不断摸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健康积极的方式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做到从行为上“拒腐”。要运用法治的眼光、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通过“官方公开曝光”、“微博建言反腐”、“制度约束反腐”等公共资源的作用,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不断加大公众监督的力度,把权力装到制度的笼子里,让笼子的钥匙一定放到百姓手里。
(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