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热爱淮南的N个理由 > 故乡的小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故乡的小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6/8 6:16: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代宜喜

    上班多年很少回故乡,年度带薪休假,便携妻女返回老家凤台县丁集乡前元村看看。一路上在与妻女的谈笑中,穿过国道、顺着省道又沿着曲曲折折村村通水泥路,向目的地奔去,心情异常高兴,有草原骏马驰骋的洒脱。当偏远的小山村在视线中逐渐清晰时,友善的乡亲们便从稻田地里朝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和问好,当时心中纵然有千言万语,面对好客的老门邻顿时也语塞了,只是一个劲地挥手致谢!欣喜间不觉来到村口,村前的小桥不知为何被拆除了,经打听是因改扩建的需要,只见工人们正在原址上忙碌地建设着,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座大桥再现,可是面对儿时留下美好记忆的小桥被拆时,心里总有隐隐的痛……
    小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砖砌拱桥,虽没有江南小桥的灵动,也没有卢沟桥的气派,这座桥却在我孩提时代留下了最精彩、最充实、最美好的回忆!30年前我们那条件相当艰苦,晚上用的还是煤油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农闲时人们常谈的话题,炎热的夏季,白天知了烦人、中午日头烤人、晚上蚊子咬人,瓦房里更是呆不住人!为此,傍晚时分乡亲们早早地拎着板凳、带着蒲扇、端着大碗凉拌面,不约而同地陆续地向小桥上围拢过来,一边乘凉,一边扒拉着饭,能说的会道的,常常逗大家乐得前仰后合,村里的男女老少,谈天论地说着、笑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随着这纯朴而又爽朗的笑声,浑身的疲倦仿佛消失的一干二净了,乡亲们天天大聚会似的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是我儿时至今最不能忘怀的。
    炎炎夏日,也是村里小伙伴们最为欢乐的好时光。每每放假,当放完牛、拔完草和随着大人们干完农活,一溜烟直奔小桥,衣服、汗衫和裤叉脱个精光,一个个赶着趟儿似地扑通、扑通轮番向下蹦,还有大胆儿的玩个后空翻朝下跳,此时小伙伴们便扯着嗓子喊:我的孩来,你真造……哈哈哈!那时农村娃姊妹弟兄们很多,大人们忙着干农活管不过来,个个玩得很疯,尤其是夏季大雨过后,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模样,有的拿粘网或用罐头瓶逮鱼,有的买张网用竹竿和木棍加工成三角形的端网,向小桥下一放,迎着水流,半天下来准能捕到一瓷盆的小杂鱼。当水面落下去的时候,会有大胆的伙伴到水里去摸鱼,尽管水中的杂草拉得浑身红点,但与能捉到半口袋鱼相比,也就不觉得难受了。
    光阴荏苒,30多年过去了,美好快乐的童年也只能保存在脑海中了,现如今已物是人非了,当年的小伙伴现已长大了,生活的圈子也变大了,一个个也已在市区里成家、立业、工作了,不管时空如何变化,小桥上发生的事儿令人挥之不去。
故乡的小桥,流走的是岁月,见证的是变迁,难忘的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