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华宝
“广播响,电灯亮,我上淮南找对象。”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一辈人这样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没有使用电,晚上黢黑黢黑,听大人们说起对淮南的印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城里人家家都有电灯,晚上也是灯光明亮如同白昼,我幼小的心灵,把淮南当成天堂一样的地方。对于一个出生于农村的乡下孩子来说,能来淮南工作,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淮南市民,那是无尚荣光的事情。
曾经,在我中专毕业那年,我或有机会进入另个城市乃至于省城或北京就业,但当时考虑我的老家就在淮南市边界线上,离淮南那么近,虽然隶属于怀远县,其实就一条小河之隔。小河之北是我的老家,小河对岸即是淮南。在六十年代初期,我的老家即是属于淮南地界,后来不知因何之故,划归了怀远县,从此,老家的乡亲们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就是划归淮南,每当我踏上回乡之路,迎面而来的,就常有“听说俺们这里要划归淮南了?”之类的问题。
1983年来淮,我在淮南一晃三十余年。在淮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亲身经历了淮南的翻天覆地变化,目睹了潘一、潘二、潘三、顾桥、新集等一座座现代化煤矿巍然屹立,目睹了田家庵电厂、平圩电厂、洛河电厂、凤台电厂、潘集电厂一座座电厂拔地而起,目睹了平圩淮河大桥、凤台淮河斜拉大桥、洞山立交桥等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大桥横空穿越,目睹了四海大厦、华联商厦、家乐福商贸文化广场、苏果超市、大润发、财富中心、南京新百、海沃世贸商城等一座座商场超市商贸繁荣,目睹了安理大双子楼、龙湖路1号、新体育馆、新体育场、新淮南二中、新政务中心等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目睹了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院、淮南联大、安徽工贸学院等大学城的茁壮壮大,目睹了高铁站、长途汽车站、中北巴士公司等现代化的阡陌交通,繁星璀璨的山南隧道联通山南山北的时光空间,我们欢欣鼓舞迎来了中国少儿舞蹈节、淮南农民文化节、八公山旅游节、曹庵桃花草莓节等,我们感受着花鼓灯、小岛居民乔迁之喜、凤台八一林场18个复转军人艰苦创业等一批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说。
淮南正由一个粗壮的汉子开始彪悍成熟,又像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一天天变得温柔娴慧性感时尚的女性。淮南已经不知不觉变得像母亲一样滋养和培育着我的生命。
我爱淮南。我爱淮南不需要任何理由。正如,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爱母亲还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