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就必须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促进党员廉洁自律;而要实现社会廉洁发展,则必须弘扬社会正气,发扬廉洁文化。
发扬廉洁文化,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只有全社会提倡正义、正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才能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引导人们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自觉地去识别和反对非正义和假丑恶的东西。文化是一个共同体关于自身行为、思想、习惯、思维方式的共同认知模式。当一种文化开始盛行时,其弘扬的核心价值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坐标,就会在不经意中影响人们的认知与实践。因此,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它在抵制腐败观念、遏制腐败行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
在廉洁文化建设中,“自洁”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自洁”是一种内在因素,其重要之处在于,能使领导干部自觉地秉公用权、抵制腐败,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没有被监督的情况下,纪律就是自由,只干好事而不干坏事。而一个领导干部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习惯,就必须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对其产生教育作用,促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
发扬廉洁文化,要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全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果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已经把勤俭朴素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尚,那么奢侈之风必然难以入流,没有攀比比阔,自然就少了贪欲,社会因此也会慢慢变得风清气正。
发扬廉洁文化,要秉承“爱岗敬业、执政为民”的理念。“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纵观历史,试问有哪个为民爱戴、受人尊敬的好官不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们处处为民着想,为民请命、伸张正义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他们的事例无不验证了“爱岗敬业、执政为民”对坚定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重要性。
发扬廉洁文化,要从青少年抓起。“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孩子是一张白纸,今后的生活如何描绘,主要看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廉洁文化教育力度。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廉洁文化的自觉性。同时,要创造一个德育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只有大力发扬廉洁文化,才能促进廉洁发展,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入反腐,从而建设更加廉洁的政府、更加公平的市场和更加公正的社会,由此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使可持续发展拥有更加坚实深厚的基础。
(周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