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热爱淮南的N个理由 > 乘车散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乘车散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5/25 6:27: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汪积瑞

    新春佳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去苏州过节,因故临近节日才得以动身,动车票早已订完,几经折腾,只好乘快车前往,就是俗称“绿皮车”的那种。
    淮南不愧为较大城市,节日期间出行的人可真多,偌大的淮南车站挤满了南来北往的人,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充满期待。检票铃声响起,人们如过江之鲤,争先恐后向检票口涌去。好不容易检好票,人们又向车厢蜂拥而去,人太多,太挤,一时间也顾不上斯文,大概被人推搡着挤上了车,待找到座位后已是汗流浃背。
    尚未坐定,在我对面的座位上上来两位满头大汗的老者,大概是夫妻俩,一看就是饱经风霜,男的已是满头白发,女的眼角处爬满了皱纹。两位老人背着两个沉甸甸的老式旅行袋,一不小心旅行袋重重地碰了我一下,对方忙不迭地说:“对勿起!对勿起!”因是春节,车上人太多,对方又是显得十分歉意,本想发火,只好作罢。
    坐在座位上的我,只见上车的人在车厢里来回穿梭,人们拎着大包袱小行李,左顾右盼,为找座位、放行李、争执声不绝于耳。最让人担心的是,背着包袱,一手拉着小孩去探亲的年轻妈妈,一边着急地找着座位,一边喊着“毛毛、宝宝,拉着妈妈,不要走丢了!”一时间车厢仿佛成了自由市场,这就是芸芸众生乘车一族。我不禁感叹,中国传统,中国节日文化,其魅力、其影响势不可挡,哪怕山高路远,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
    呜!一声汽笛响,火车终于开动,人们纷纷打开车窗,或伸出头,或伸出手和送行的人道别:“一路平安!”、“多保重!”、“新年快乐”,一声声道别,在月台和车厢里遥相呼应,此起彼伏,直到列车渐渐远去,人们的视线已看不见送行的人,人们才安定下来。车厢内不时传来唏嘘声,迎来送往,悲欢离别,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动容。随着火车的运行,原来十分噪杂的车厢停止了喧嚣,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安定下来后人们开始在车厢开始互相拉起话来,我也打开话匣子和对面的两位老者叙起话来。
    “听口音,二位是上海人?”
    “是的,阿拉是上海倪!到上海孩子家过节。”
   “你们在哪儿工作?”
    “阿拉在淮南天一袜厂工作,几年前退休了。”
    “噢,天一袜厂我知道,那是上海六十年代支援安徽建设从上海内迁到淮南的。”
    听说是上海来的,对他们告别大城市来支援淮南经济建设,不由得有些肃然起敬。
    “怎么退休没回上海定居啊?”
    “上海房价太贵,阿拉退休工人买勿起,再说在淮南已经生活工作几十年了,早已习惯了,也不想回去了,小孩回上海就行了。”
    对老人的坦然、知足,我不禁感到二位老人可亲、可敬。
    出于好奇,我又问:“到上海过节,带这么多东西不累吗?”
    “累是有些累,阿拉带的可都是淮南的好东西,到上海分给孩子们。”
    “淮南有什么好东西带到上海,上海什么东西没有?”
    “淮南好东西可多了,特别是淮南的豆制品特产、水产品。”
    老太太用十分浓重的乡音接着说:“阿拉带的有千张、腐竹、豆饼、五香干子、豆腐泡,还有豆腐、窑河的大虾。特别是淮南豆腐,白如玉,细如脂,下锅煮不烂,入口爽滑,孩子们都在吃。”
     “那豆腐好带吗?”
    “好带!阿拉有办法。”老太太边说边拉开了身边的旅行袋,拿着装有豆腐的一个个饭盒,豆腐果然完好无损,其它豆制品也井然有序地放在旅行袋里。
    “那大虾不会坏吗?”
    “不会,阿拉买回来后,先用开水将虾煮到半熟,晾干后再放到塑料袋里,到上海稍稍加工一下,就可以吃了,油炸、水煮都灵光。”
    我不由得不佩服上海人办事的精明和细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从心里道一声:上海老人,辛苦了!
    听完了二位老人的叙述,我陷入了深思:对淮南豆制品我们几乎天天在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道:“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殊不知淮南豆制品竟还有如此影响和偌大的市场,一个外乡人如此热爱淮南豆制品特产,而我们自己却有些熟视无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在是有些自愧不如。实际上淮南豆制品我们天天食之,它早已和乡情、乡音、怀旧、亲情融合在一起了,它是我们儿时的味道,舌尖上的美味。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中年人,一直在听我们谈话,听完后,颇有感触地说:“我是杭州大学的教师,刚刚在淮南开完学术会回杭州,淮南除了豆制品特产之外,最令淮南人骄傲的是《淮南子》这部著作。《淮南子》是西汉早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是一部内容博大的百科全书。唐代刘知己评价此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现在学者称其为“绝代奇书”。它的许多成语故事,妇孺皆知,特别是该书中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表述,流传至今,是千百年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经典。淮南市应为出现这样一位哲学家、思想家而感到骄傲、荣光。
    我到淮南不少次,淮南给我的印象很深,在学术会期间,我也听说淮南领导更迭较快,这样不好,一会一位市长说要开发山南新区,一会换了一位书记说又要东进开发洛河,这样影响招商引资,建议淮南市城市发展应该有个总体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干,淮南市依山傍水,像这样的城市不多见,大有希望!”
    我由衷地感谢这位老师的直率,这可是关乎淮南发展的肺腑之言。
    乘车一路走来,看到,听到他们的叙述,或深或浅,或直白,颇有感触。我的故乡——淮南,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真是可圈可点,可以大书特书,作为一个淮南人,我此时真感到骄傲。淮南的今天更是一片热土,她以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吸引八方来客,投资兴业,淮南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我要为您讴歌,为您呐喊,我从心里呼喊,我爱您——淮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