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推进实施1235战略 加快淮南转型发展 > “百年矿区”涅槃 “山水城市”新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百年矿区”涅槃 “山水城市”新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5/21 8:48: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的“点睛之笔”

      大通区,是淮南煤矿的发源地,曾面临资源枯竭、涅槃新生的考题。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考验着大通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执政能力。

     “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先要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更要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大通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通区是淮南东部城区建设的主战场,交通区位优越,青山绿水相伴,比较发展优势明显。思路清则方向明。在实践中,大通区准确把握市委“1235”发展战略,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轻工纺织、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争做打造非煤产业新优势的“排头兵”,开辟了“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新境界。

      (一)园区是发展第一平台

      【新闻故事】:园区建设不搞花架子

      道路建设不一味求宽,宽窄适需,方便通行就好;路灯不追求款式新颖,明亮节能就好;绿化不造景观,优化环境就好。在大通工业新区建设中,一切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制”,不舍弃“一分地”,不浪费“一分钱”。在土地利用上,力求集约用地,把最好的土地留给企业。新欣医药公司负责人说:“人和基础设施是关键因素,这里的工作人员务实,不搞花架子;这里的基础建设到位,不搞‘面子工程’,值得信赖!”

     【施政方略】:做优发展平台,拓展发展空间

      立足做优发展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大通区按照“产城一体、土地集约、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要求,正加快编制东部城区产城一体规划,全面修编园区布局及产业发展,全年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以省级生物医药工业园和新型工业化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轻工纺织、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利用“两山一塘一湖”资源禀赋,谋划、推荐一批牵动性强、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采访手记】:园区是发展的第一平台。大通工业园区建设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把钱用在了刀刃上。同时,注重培育主导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催生了园区经济发展的聚合效应。

      (二)招商是发展第一要事

      【新闻故事】:企业在落地、在成长

      投资40亿元、占地500亩,集商品百货、星级酒店、写字楼、旅游项目为一体的中冠城市广场项目,即将签订协议;围绕延伸汽车产业链,占地800亩的大通工谷汽车装备部件产业园项目,正在洽谈中……

      【施政方略】:狠抓招商第一要事,服务发展第一要务  

      提高招商实效,大通区做到“四个注重”:注重拓展招商渠道、注重丰富招商内容、注重完善招商平台、注重优化招商环境。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编制专业招商规划,推进产业招商;引进高新科技、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摸排低效闲置土地、厂房等存量资源,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入驻厂房,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助保金”制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

     【采访手记】:大通区狠抓招商,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握了转型发展的主动权。在实践中,注重拓展招商渠道、丰富招商内容、完善招商平台、优化招商环境,提高了招商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生态是发展最大资本

      【新闻故事】:“美丽战役”还窑河良好生态

      窑河,上窑人民的幸福河。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出现了一个个非法码头。于是,各种货船驶入了窑河,各种重型卡车开到了窑河岸边,慢慢的,河道被挤占,道路被损坏,环境被破坏,窑河变得“满目疮痍”。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中,大通区在窑河岸畔悄然打响了第一场“美丽战役”,依法取缔拆除22处非法码头和7处非法货场,窑河新生,城镇新生。

     【施政方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大通区

      拥有“两山一塘一湖”资源禀赋。生态是大通发展的天然比较优势。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环境保护,如何取舍?“守住青山绿水,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按照“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目标,大通区依法关闭了上窑境内42家非法采石加工点;拆除窑河沿岸22处非法码头和7处非法货场;爆破拆除淮南巨石水泥有限公司,走过半世纪的原淮南水泥厂谢幕。同时,实施了“三清理、三整治、两关闭、一绿化”工程:清理高铁、高速、国道、城市道路、景区周边的垃圾和卫生死角,户外违章和破损广告牌,非法废品收购站(点)、加工厂(点);集中整治辖区企业灰尘污染,车辆超载、抛洒滴漏及淮河河道非法码头、货场;依法关闭上窑山、舜耕山非法采石塘口;淘汰关闭高污染燃料小锅炉。同时,大力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采访手记】:生态是发展的最大资本。大通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绿化、净化,带来了环境新优化,塑造了一个美丽新大通。

(记者 张 静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