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公休仪爱吃鱼又拒收鱼的故事,折射出的正是廉洁自律的大事,是自我道德的一种修炼,是高尚人格的体现。从公休仪拒收礼物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人们的思想变化规律,一个人的思想变化一般从小事开始,日积月累,逐渐成为习惯,又由习惯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受自身道德支配产生行为,这种支配不分大事小事,不分行为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一旦道德防线失守,就会见小利而忘大义,就会贪欲萌生而失大节。由此可见,自律呈现的是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力量,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非常难能可贵。
要做到廉洁自律,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要向公休仪那样从灵魂深处自立、自省、自警、自制、自励,这是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在一个时期内还能做到廉洁自律,却经不起长期考验,最终走向反面。正如古人所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始终如一保持廉洁自律,最可贵的是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手中的权力,要“三省吾身”,树立“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境界,在名利得失上保持“平常心”,使用权力要“三思”,对名利地位权力看的淡一些,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始终做到勤、廉、严、细、实,在工作上要尽心竭力,对自己要从严要求;在履职上要精心细致,对自己要细加考量;在作风上要实上加实,对自己要存实去虚。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欲所困,不被名利所累,不为权力所迷,不为非法获取私利而寝食不安。认识自己有高有低,有正有误,所以行为也会迥然不同,从古至今,凡廉洁者,在自律上都有很高的认识,留下的也是令世人仰慕的廉洁形象。
要做到廉洁自律,还必须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为官也好做人也好都要有“廉耻之心”、“是非之心”、“正义之心”、“自律之心”,德为立身之本,更是为官之魂,做为管理人员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做到守德如一,古人云:“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如果管理者不注重品行,就没有资格领导群众,如果滥用手中的权力,就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和职工的信任。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从近几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看,腐败大都从道德滑坡开始的,“德兴业兴”,“德败业败”。在推进廉洁发展的征程中,全市各级公职人员在廉洁从政中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念民生之利,常想群众之益。坚持把廉洁自律做为正确使用权力的“护身符”。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要在廉洁从政中,做到从严自律,就要有淡泊名利,勤奋工作的良好心态,走出盲目攀比的思想误区,多与前人比一比,多与普通群众比一比,多与自己的过去比一比,不在待遇上比多少,不在权力上比大小,而是在工作上比好差,在奉献上比多少,在境界上比高低,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更好地履职尽责,要带头实践生活美德,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正确对待生活享受,洁身自好,坚守内心的道德良知,不逾道德防线。
刘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