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2015年5月11日头版
本报讯(记者许根宏通讯员徐阳)5月10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六次会商会议在滁州市召开,会议围绕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社保、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和人才交流培训等六个方面,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并就多个具体项目建设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
据介绍,目前合肥经济圈范围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滁州市。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性机遇,推动合肥经济圈融合发展,五市党政负责人在滁州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社保方面,圈内城市将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合作机制,实现异地住院即时结算。在住房公积金上,在圈内一个城市工作并缴纳公积金后,到其他城市买房,当地公积金中心也会“认账”。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区域内黄标车数据将共享,实现黄标车跨市违规处罚,并设定统一的二手车转户准入标准,禁止黄标车相互转籍。
在产业上,促进圈内城市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实现圈内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差异化、互补化错位发展格局。此外,经济圈内将建立人才需求信息联合发布、人才招聘优先优惠服务等机制,联合举办经济圈城市高校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探索开通合肥经济圈城际公路快速客运系统,方便群众出行。与此同时,经济圈五市之间还就网站建设、蔬菜基地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建设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