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川
前记:甲午马年秋,大通区上窑镇方家楼行政村集资修建了上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现建设为我市第一个村级廉政文化广场,成了淮南的一个示范点。村两委约我为广场撰写些文字,最后草成此章。
方楼吾乡,北望淮水,南眺舜耕,西接洛涧,东濒高塘。衔窑山风光旖旎,纵阡陌百业兴旺。地灵人杰,门第书香。
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地望河南郡,支分九派流,子孙遍全球,徽州衍方楼。先祖福善大公,调蕃垦植填江淮,屯田躬耕窑水畔,仙归秦墟七里半。方楼伊始,面水靠山,天圆地方,物阜民丰,人丁茁壮。
乾隆纪元,科举殿试,方简公入翰林,声播八乡。圣驾南巡、接銮凤阳,赋诗十首、文采飞扬。敬献虎油补酒,御赐《周易大全》,家族风光,筑楼立帜,恩荣珍藏。方楼始名,门第煌煌。不畏强权,开罪佞臣和珅,气节昭彰。告老还乡,开坛设帐,授徒乡党,弟子塞室,熙熙攘攘。著《四书讲义》,撰《方蔡合稿》,诗文传四方。方楼名闻,才人代出。有知县方绍董,勤政廉明,造福榆社;有才女方大姑,梁巘儿媳,堪比道韫;有名医方宝仁,悬壶济世,杏林春满;书画家方诗恒,呕心沥血,翰墨飘香。谚曰:有女嫁给方家楼,又梳油头又住楼。方氏家风,崇德明礼,“祀先祖,顺父母,宜兄弟,和夫妇,正闺间,信朋友,敬宗族,睦邻里,慎婚姻,敦品行,教子孙,积阴德”,家训久传,亲善友邦。
今逢盛世,天下太平;民族复兴,中国梦想。放眼方楼,生机蓬勃;通衢大道,连村通户;楼宇参差,绿树红花;利民惠民,农林工商。濒湖开发,激荡人心;家家笙歌,百鸟鸣唱;龙腾华夏,鼓韵铿锵。
集众人之财富,建万户之广场。负暄话古,骋怀缅想;健身健美,心情舒畅;幸福生活,绵绵悠长。汇聚民智,泽被千秋;大地欢歌,永志不忘。
“族徽”之诗赞曰:
立足方山望太空,追求探索永无穷,前贤永继炎皇德,后辈发扬雷祖风;
捧日盘龙双起舞,凌云壮志一青松,民生民族繁荣日,浩荡家声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