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把握机遇,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1235”发展战略为引领,打造新平台、树立新形象、谋求新跨越——砥砺奋进中铸造转型高地
人勤春早,走进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纵横交错的道路车流不断,厂房林立整齐明亮,一条条生产线正快速运转,热火朝天的建设涌动着勃勃生机……由全线招商向选商择商转变,由工业聚集向产城融合转型,由量变叠加到引发质变,开发区正“华丽转型”打造淮南城市升级版。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打造新型工业化主战场,这既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集智集力的系统工程。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海涛告诉记者:“新年新起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235’发展战略,以崭新的姿态,开启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三力”并发培育新增长极
走过了比较优势、要素聚集的发展阶段,开发区发展正步入向产业主导、竞争优势转变的“混合发展”阶段。而“大环境”压力和挑战也对开发区形成了完善功能、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开发区转型升级走到了关键转折点。
“弈棋之道,布局为先,审局者胜。”开发区对于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1235”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聚力招商引资,着力产业培育,努力打造平台,全力转型升级,争当全市打造非煤产业新优势的排头兵。
看到压力和挑战的同时,开发区梳理发展的潜力:国瑞药业、北新建材等一批大项目纷纷竣工投产,产能正在逐步释放;高铁、高速、国道、机场等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了保障……
为增强发展后劲,开发区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第一要素,正以省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建设为机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征迁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将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为项目入驻营造良好软硬件环境。
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心围绕企业转的服务理念,在这里已经成型;一站式办理、全程代理审批的举措,在这里得到落实;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打造一流发展环境,让这里更加和谐稳定。
招商引资撬动产业集聚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负责人坦言,要成为增长极,必须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让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据重要份额。
今年,开发区把聚力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加强与淮南驻外招商机构的联系,成立区招商小分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实施精准招商、标靶招商,提升招商实效。同时加强与上海新沪商等机构合作,推进“产业合作实践区”建设,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并加强和先进发达地区国家级开发区联系对接,争取合作共建园区。
今年,开发区将盘活园区厂房等存量资源,支持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以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入驻闲置厂房,利用闲置土地,实现新的招商引资。并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推行全员招商。全年力争引进项目20个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
如今,开发区正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政策,尽快出台鼓励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及管理办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企业厂区延伸,减轻企业负担,吸引企业入驻;探索建设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助保金”制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转型升级铆足后劲。
项目支撑提升建设增速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今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项目为抓手,开展“项目兴区”行动,全面推开项目化的工作理念,以其统领各项工作。
目前,中隆粮油、凯盛16兆光伏发电、勇创机电、永和医药物流、国机重工等项目已确定选址、有土地指标、签订投资协议、完成规划审批,计划上半年开工建设。同时,开发区还力争在年内新开工项目12个以上。
如今,陕汽重卡工业园、凯盛重工二期、景丰纸业二期等13个续建项目正在摸排之中;凯盛16兆光伏发电、勇创机电、永和医药物流、汇通医用绷带等10个项目将力争在年内竣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的目标已经确立。
今年,针对华印机电与文化央企北方华录合作共建中国少儿艺术园等8个项目,开发区正在加大跟踪力度,力争早日签约、尽快落地。为此,开发区坚持每周项目调度会制度,完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领导包点和部门帮扶责任制,扎实做好项目服务工作。
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又一篇崭新的文章已然起笔。作为淮南的发展名片,开发区正乘风破浪、昂然前行,豪情满怀地谋求新的跨越。
(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