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独立之初,殖民时代留下的贪腐风气盛行。究其根源,新加坡当时有三大特点支撑起贪腐的温床:一是公务人员收入低;二是存在大量“空子”让腐败有机可乘;三是几乎全无事后调查或问责机制。为斩断殖民时期遗留下的腐败基因,李光耀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用提高公务员门槛和高薪养廉排除贪腐的需要,用调查机关摸底排查堵住贪腐的漏洞,用密不透风的严厉法律震慑贪腐的欲望。
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活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除了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创新,过去党内的好传统、好规矩、好做法也重新活跃在政治生态中。
首先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和发展系统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党纪党规教育,不断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改革和发展系统风清气正。
要加强学习,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切实尊法敬法畏法守法用法,在政治上要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千万要克服有权任性思想,要防微杜渐,从身边人和身边事做起。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
其次纪检干部要有不怕得罪人的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纪检干部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就要为党分忧、勇于做事、敢于担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和困难关头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如此艰巨繁重,腐败与反腐败的胶着状态让亿万群众有担忧更有期盼,纪检干部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坚守岗位、忠诚履职。反腐败当然要得罪人,但得罪的只是少数腐败分子,如果不反腐败,就会辜负党的信任与重托,就会得罪13亿人民和大多数遵规守纪的党员干部。反腐败肯定是要有付出和牺牲的,但是,当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愿景变为现实,纪检干部所有的艰辛、付出乃至牺牲都终将被证明是完全值得的。
再次,懂规矩、守规矩,是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强有力执行的规矩,才是规矩,严格执行的制度,才是制度。守规矩要靠自觉,这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对自己要求严一些,标准高一些,才是把讲规矩视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懂规矩,到守规矩,是一种自觉,一种成熟,一种忠诚。因为规矩管得了八小时以内,管不了八小时以外;管得了工作时间,管不了个人生活。只有自觉遵守规矩,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才能担当起责任和使命。
(任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