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推崇“克己复礼”,道德是衡量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宣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自律意识。传统的“廉洁”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整体,人与人之间因为网络缩短了距离,密切了联系,实现廉洁不仅仅是自我约束,更充满了监督,这更加凸显了开展“实现廉洁发展”专题教育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当代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利用网路推动廉政建设的社会环境已经悄然形成,中国的廉政正在打上互联网的烙印。
“廉洁”已不仅是一家之谈,更是百家之事。从历年案例来看,从“南京至尊局长”被立案调查到深圳海事局官员猥亵女童被“双规”,从江西干部公款出国旅游清单被公开到云南省的“躲猫猫”事件被彻查,这无不说明了网络监督的强大威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正在接受空前的网络监督洗礼,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监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入公众视野。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已然不仅仅是衡量其个人品质的标准,也成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网络成了高效的“权力监督员”,同时也因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放大了违纪违法的负能量。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抱着侥幸心理和无谓态度无视党纪国法的行为往往会迅速进入公众的视线,广泛传播并成为热门话题,比如“房叔”、“表哥”一度成为搜索热点,顶风违纪带来的负能量逐渐淹没了廉洁发展的正能量,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增加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群众的监督意识强了,官员们的自律意识却弱了,一强一弱之间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干群之情的流逝。
足以见得,网络时代尤其需要廉洁,这是优化政治生态、实现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执政之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则。廉洁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品质,需要用实际行动造就并长期坚持,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方能经得起监督,受得起考验。无论我们处于平凡的岗位或是拥有一定的权力,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同处于一个充满监督的时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唯有克己自律,廉洁奉公才能独善其身,创造价值,才能无愧于民,无愧于党。
(赵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