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打主动仗 争当排头兵
毛集实验区倾力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
盘点2014年毛集实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多数指标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尤其全年招商引资完成内资27亿元,外资500万美元,奏响转型发展的动人乐章。
探访数据背后发展理念,毛集实验区工委书记张海虹的话掷地有声:“毛集实验区作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35’发展战略,在全市转型发展的战役中敢打头阵,勇争头彩!”
文旅融合——打造宜游毛集
碧波荡漾,雁鹭欢飞,毛集实验区拥有焦岗湖6万亩天然湖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毛集实验区又是淮河文化的传承基地,休闲养生业,民俗文化业,影视演艺业等异彩纷呈,影响深远。举旅游牌,扬文化魂,让毛集实验区在转型发展的大潮中走得更为理性。
依托焦岗湖,发展大旅游。这是毛集实验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旅游的新型战略。该区工委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扬起创新风帆,做好融合文章,以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赶超八里河风景区为目标,积聚发展要素,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提升景区品质。该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荷花淀、芦苇荡等核心景区的改造升级,加快渔家风情寨项目的推进实施,让焦岗湖“因荷而来,享湖而归”的旅游品牌驰誉皖北。继续大力支持中沛集团建设温泉度假村,开发建设休闲养生项目,提升养生文化;继续跟踪帮办解决问题,支持焦岗湖影视城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合作,建设神奇文化创意产业园;继续保护发展马戏灯花鼓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淮河文化成为焦岗湖畔名副其实的亮丽名片。
产城融合——打造宜业毛集
12.23平方公里的毛集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毛集实验区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投资2亿元的产业城二期项目,可望上半年开工。“2015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总数力争达到5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达到6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亿元。”面对蓬勃发展的工业形势,毛集实验区管委主任程启涛成竹在胸。
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佳绩。毛集实验区高擎工业强区的大旗,加快开发区产城一体步伐,突出抓好园区扩容,项目引进,功能提升,配套服务,管理创新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吸附力、承载力和带动力。该区按照先拉框架后填空的模式,继续推进园区路网建设,建成纬六路及经六路延伸工程,完成纬八路和经八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完善工业城标准化厂房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厂房使用率100%。以白蓝集团、康盛粮油、万事兴饲料等项目为龙头,着力建立以粮食加工为基础的粮食食品产业;以纺织玩具、汽车内饰、锂电子为主导,建立轻纺产业。从今年起,力争两年内超过1万人就业,形成初步的产业工人队伍。启动工业城二期,新凯机械二期项目建设,增强开发区综合功能,满足居住条件,让产业工人安居乐业。
城乡融合——打造宜居毛集
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毛集实验区逐步实现供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保险等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在这里同步得到解决,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可谓前所未有。毛集实验区正倾力打造生态良好的生态区、百姓幸福的和谐区、社会安定的平安区和规范有序的诚信区。
推窗见绿,移步换景。毛集实验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区,全区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达22.9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该区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市第一。该区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目标,编制毛集实验区总体规划,启动综合交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等配套规划。树立精品意识,统筹抓好焦岗湖大道、香樟路等主要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多给城乡留遗产,不给城乡留遗憾,努力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特色。围绕高铁站规划布局,高质量实施焦岗湖大道沿线建设,彰显城市景观;高品位建设文商奥特莱斯小镇,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高标准实施老城区改造,造美居住环境。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