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在为政惟廉方面也是如此,一次清廉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尽忠职守,慎独思廉、拒绝贪婪,做一个清白之人。
慎独,是儒家倡导的自我修身的方法,是评定一个人的道德标准,是一种高度自律、自我约束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君子慎其独”,真正的君子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有些腐败分子往往是从“独”处不“慎”滑向犯罪深渊的。所以慎独是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强调在社会公利和个人私利的对抗中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在廉政建设上,特别是个人廉洁品性的养成上,除了做到慎独,还要勤于思廉。古人对廉洁的思考既接气又很走心。有一则“陶母退鱼”的典故,说得是晋代名臣陶侃在年轻时,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收到后,原封不动地退回给了他,并写信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对我没任何好处,还会增添了我的担忧”。当今时代,贪图享乐而身陷囹圄的官员,无不是丢掉了慎独的敬畏或者松下了廉洁的思想防线。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的高官达69名之多,这些就是所谓的“老虎”。还有一些所谓的“苍蝇”,更是被拍落了一地。人民群众看到反腐的一幕幕,无不拍手称快,令人振奋!
要想使整个民族和国家真正地实现廉洁发展,必得经过一段甚至很长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犹如片片森林,每个成员也犹如棵棵树木。如果树木生了蛀虫或是病变,而且相互传染、勾结着、盘根交错。试想:如不整治,这片森林很快就枯萎直至消亡。更不会有森林的茂密和绿荫,甚至严重地影响整个生态环境。“抓铁有痕”、“壮士断腕”惩治腐败,既打了“虎”也拍了“蝇”,但是还不够,由于蛀虫造成的危害,还得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在一定阶段去治疗、修复、恢复其健康。依笔者之见,关键还是党员干部调整思维和方略,一切从政行为都实现廉洁新发展。应当加强全民廉政文化知识教育。以典型案例为素材抓好警示、廉洁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廉政文化素养。还应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让反腐高潮不断掀起,彻底肃清人们的贪婪思想。更应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要是问一个责任就能警醒一片。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要敢于亮剑,严格执行问责制度,不遗余力,不留死角彻底铲除,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发展的大环境;有关部门应思考从立法的角度和高度提升反腐的力度;从完善机制和健全内控措施上去管控党员干部的言行。这样一来,整个社会风气定会大有改观,党和人民才能放心,干部工作才能安心。
(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