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义
提起我的老家朱马店,很多朋友会自然而然地说到马店的羊肉汤,对它的美味赞叹不已。他们喜爱朱马店的羊肉汤,我真是由衷地高兴。于是,我就诚挚地邀请他们,哪天有空和我回一趟朱马店,我请你们喝正宗纯正的朱马店羊肉汤。我老家的那个村子是个小集市,俗话说是“过路店子”,离朱马店镇还有几里路远。我很喜欢喝马店的羊肉汤,但我最早喝到的不是朱马店的羊肉汤,而是在我们老家集上喝到的“羊汤”。
我记得还在很小的时候,慈爱的祖父非常宠爱我这个任性的孩子。冬天里晴好天气的下午,我牵扯祖父厚棉袍的后襟,跟着他慢慢腾腾走到小集上,到一个外号叫“老刀”的人开的茶馆里去。老刀的茶馆很简陋,几个土灶台上面不停地烧着热水。其他的季节,过客或闲人们去他的茶馆是为了喝茶聊天,冬天去则是为了喝羊汤。因为天气寒冷的时候,老刀就开始杀羊了。估计他的外号就是来自他的杀羊技术。
老刀把剖开后的羊放进锅里慢慢煮,茶客们在氤氲的热气中闲聊着,等待喝一碗煮羊之后的汤。老刀的羊肉要买到镇上去,再说我们也没有钱买羊肉吃。于是,大伙就喝煮羊肉的汤。老刀给每人盛一碗漂着油花子的汤,在里面放一点儿切碎的葱花和蒜苗末,大伙就津津有味地喝起来。他们一边唏嘘地喝着一边感叹它的滚汤和鲜美,虽然没有一丁点儿羊肉,但暖暖的感觉已经让人很满足了。当时,这种羊汤只要一角钱一碗。
这样的羊汤与羊肉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来,我们的小集与镇上(当时是公社)通了公路,祖父带我去赶集,坐着那种叫作“大通套”的两截杠公共汽车去了朱马店,我才吃到了真正的羊肉汤。祖父给我买了碗马店的羊肉汤,我也不知道仔细品尝它的味道,狼吞虎咽地解决了一碗肉汤和两个烧饼。祖父自己舍不得吃,只是微笑着抽着旱烟袋,看着我在大口大口地吃着羊肉、千张、粉丝,喝着羊汤。这是我第一次喝羊肉汤,也是我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因为对羊肉汤的回忆里,总有祖父的慈爱的温暖。我觉得这是我对马店的羊肉汤与一般人不同的记忆。
今年秋天,我的同学邀请我回乡,电话里说请我到朱马店喝羊肉汤。在开车的路上,我想像着喝羊肉汤的情景。我以为还是那种搭在路边的帐篷店,烟熏火燎的油烟味很浓。羊肉是早就切成很薄的片,放在大桌案上。客人一来,店主把切好的羊肉和浸泡过的山芋粉丝放到漏勺里,再放入架在劈柴火上烧得滚烫的汤锅里烫上几分钟,从锅里取出倒在大碗里,加上汤,放上香菜和蒜苗,端给客人。我到了之后,却是一家像样的饭店,几位朋友不让我在大厅里吃,非让我到包厢去。原来,不是喝羊肉汤,而是吃羊肉啊。羊头、羊肉、羊肝、羊尾、羊血、羊龙骨等分别用大盆盛着,肉和汤都有,热气腾腾的。大家喝酒吃肉,品尝羊汤。最后,端上来的才是我们平时喝的那种带粉丝千张的羊肉汤,每人一碗,外加烧饼。白酒热汤,老家的味道,让人兴奋,让人满足,我尽情地感受着朋友们的热情和羊肉汤特有的香味。
老朋友们相见,分外高兴,把酒言欢,畅谈古今,我触景生情,也讲了埋藏在我心底的小时候喝羊汤的事,又畅谈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马店羊肉汤制作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评审,审查通过了《马店羊肉汤制作技术规程》的事。大家不由感叹,生活越来越美好,时代在飞速进步,连马店羊肉汤也有制作技术规程了!是啊,传统的马店羊肉汤只注重口味而忽视环境卫生的状况将大为改观,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与文化传承。马店羊肉汤步入了规范发展的道路。酒喝到酣畅之际,我不由口占小诗一首,云:“清秋气爽驱车飞,故人具酒相约归。相逢笑谈古今事,最忆羊汤儿时味。”是的,在外工作,平常忙忙碌碌,难得回故乡会老友,也难得品味老家的羊肉汤,心情真是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