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起点 新思路 新举措 > 开辟“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新境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开辟“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新境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3/27 8:19: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打造非煤产业优势
开辟“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新境界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

      春天里,记者走进大通区,看到了“春”的景象,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落地、在成长;感受到了“春”的力量,干群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奋力建设“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

     “市委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提出‘1235’发展战略,为我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通区将保持发展定力,着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轻工纺织、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争做打造非煤产业新优势的‘排头兵’,努力在建设‘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上力求新突破。”大通区委书记李宝君的一席话语铿锵有力。

      坚持“五个发展”   开辟发展新境界

      发展思路是行动的先导。围绕落实市委“1235”发展战略,大通区提出“五个发展”新思路,即坚持转型发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坚持开放发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廉洁发展,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和谐发展,建设“法治大通”、“平安大通”。

      园区“扩容倍增”壮大主导产业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通区按照“产城一体、土地集约、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编制东部城区产城一体规划,全面修编园区布局及产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园区“扩容倍增”计划,做优发展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全年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以省级生物医药工业园和新型工业化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轻工纺织、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力促1家企业上市。做实项目支撑,支持新欣医药、富华服饰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亿丰国际汽车博览城、浙江商城、淮矿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利用“两山一塘一湖”资源禀赋,谋划、推荐一批牵动性强、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招商有标靶 引资更给力

      大通区区长罗志银说:“我们将全力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的突破。”大通区创新招商方式,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聚力招大商大招商。一是拓展招商渠道。加强与我市驻外机构的联系,成立招商小分队分赴各重点区域开展驻点招商、精准招商。实施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加强与知名商会等机构的合作。推行全员招商,充实招商力量,同时通过专家授课,提高业务素质。二是丰富招商内容。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编制专业招商规划,推进产业招商。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增产扩能。大力引进高新科技、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转型发展。三是完善招商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完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完善供电、供水等重点配套工程。盘活存量资源,摸排低效闲置土地、厂房等存量资源,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入驻厂房,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完善服务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改革商事制度,提高服务企业效率;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助保金”制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富民强区

      农业稳,天下安。大通区坚持强农惠农,大力发展城郊型、绿色生态农业,加快推动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全年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以上,市级龙头企业3家,各类示范园、家庭农场各2家,新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社10家,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努力实现富民强区。

      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今年,大通区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6%的主要预期目标”。面对“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目标,大通区干群表示,任务在肩,路在脚下,实干成就明天。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