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盘点2014 >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2/5 8:23: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纪实

      【核心提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本民生问题,把食品药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让舌尖上的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近10年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一路向前,不断呈现新变革、新气象、新发展,而2014年的改革与创新步履,更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新机构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戒,强化食品药品集中统一监管,实现各项工作良好开局。

      体制改革:力保“体系完整”

      去年以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新一轮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2014年1月16日,市委印发《淮南市关于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管,重新组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同日,市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暨新食品药品监管局成立。全市五区一县也整合了辖区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的职能,均成立了市场监管局,承担辖区内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和药品统一监督管理职能。2月底,各区市场监管局逐步开始履行职能。12月初,五区一县均在新成立的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完整性、统一性。

      监管创新:力求“重点击破”

      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面广、种类多,而监管力量有限,只有集中力量抓重点、打硬仗、解决突出问题,才能攻克诸多难题。
新机构甫一成立,就注重构建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大力气推进检验能力建设。目前,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检验检测项目参数已达400余项,市食品检测实验楼扩建工程也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全年共投入经费300余万元开展食品抽检897批,药品及药品包装材料抽检1043批,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抽检33批。为保证食品药品抽样在时间上连续、在地域上全覆盖、在品种上合理分布,2辆抽检车全年运行约2万公里,实现了80%的抽检在农村、在乡镇采集。    

      同时,着力推广电子监管技术。依托各类电子监管平台,实行企业诚信等级分类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远程监控、舆情信息及时监测等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去年已实施“明厨亮灶”和远程数据传输26家,“药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已覆盖全市95%以上的零售药店,食品药品数字化监管平台已实现对我市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的非现场远程电子监控执法。

     “大力治标,是为治本赢得宝贵时间。”去年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职能部门打击食品犯罪联合执法制度,推行定期会商、信息通报、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模式,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肉及肉制品、乳制品、豆芽菜、豆制品小作坊、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小餐饮、医疗器械“五整治”、“药监网剑”、化妆品“四无”等多项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人次,查处食品药品案件80余件。

      机制转换:力推“社会共治”

      去年1月,市政府出台《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制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2014年以来,我市借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为着力点,重点建设“四员”:即在每个镇、街道确定1名领导兼任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1名人员担任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员;在每个行政村、社区确定1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1名信息员,分别由村、社区责任心强的同志和村、社区卫生室负责人担任,实施动态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目前,我市在五区一县各乡镇共设立食品安全“四员”1510人,实现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为激发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热情,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组建了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制定了《淮南市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管理暂行规定》,安装了12331专线,确定了专人负责,专人接待和专人受理。探索建立“吹哨人制度”,开展发动食品生产企业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活动,发放宣传展板300套、宣传手册20000份,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监督层面。

      与此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整科普工作思路,与相关单位合作,采取自愿申报、综合认定的办法,命名8个市级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并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期间,广泛调动社会资源,组建食品药品科普专家志愿者队伍,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讲堂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这是淮南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建以来开展科普活动最为深入、最为节俭、效果最好的一年,广受社会好评和公众欢迎。

(记者 祁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