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志愿者服务活动 > 平安志愿者,平凡中的安全守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平安志愿者,平凡中的安全守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7/11 8:40: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佩戴红臂章的志愿者巡逻在社区的背街小巷、楼群院落,坚守在平安社区第一线,正在成为推动平安建设的不竭动力——
平安志愿者,平凡中的安全守望

    “退休以后,平安志愿者队伍让我有了发挥余热的舞台,在这里,我可以为社区平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早晨8点刚过,退休干部孙景林就和队友们巡逻在洞山街道中兴社区的街头巷尾,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被居民们亲切称之为“平安天使”。
    平平安安,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社会何谈发展?为了让社会更平安,为了使人民更幸福,我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与期待,在田家庵区创造性的组建适合平安志愿者队伍,以“金点子”接地气,有力推进了新形势下的平安建设。
    共建平安家园 志愿有你有我
    7月9日上午,洞山派出所民警在中兴社区给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安全防范手册,向志愿者们讲解了巡逻防范、防盗、防抢、防骗、交通文明等方面的常识,让志愿者的巡逻防范更加专业。
    今年6月,田家庵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要求和方针,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识,按照“合理组建、形成网络、健全机制、规范运行”的要求,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
    “我们通过熟悉环境的楼栋长,带动热心居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社居委主任司平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志愿者增强了治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今已有志愿者30多人,已经开始日常巡逻,大家有着共同的愿望:让我们的社区更安全。
    通过动员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五老人员”、在校大学生等辖区居民加入平安志愿者队伍,田家庵区的平安建设氛围已是日渐浓厚。
    志愿者在行动 共筑安全屏障
    围绕“服务在社区、幸福在居民”的宗旨,田家庵区以小区为单位,每个街道建立2—5支平安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一般由3—10人组成,全部由社区居民自愿报名参加,成为平安志愿者的重要力量。
    在龙泉街道金岭社区,75岁的刘孟云老人是平安志愿者巡逻队的队长。每天早晨9点到晚上9点,他都要和队友们穿梭在背街小巷、楼群院落,他常常手持电喇叭提醒:“请广大居民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发现抢劫诈骗行为,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通知巡逻民警。”
    诸如此类的“叮咛”,已经在居民耳边回荡了无数次。从自发到形成组织,这样的巡逻,他们已经坚持了近十五个年头,刘孟云坦言:“社区就是我们的家,为了社区的治安稳定,每天的例行巡逻,能为居民做点事情,我们心里也很高兴。”
    社区治安有人看、平安建设有人管!通过实施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田家庵区将逐渐形成上下贯通、点线面结合、内外联动、专群一体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使治安巡逻防控更加严密,治安信息反映更加灵敏,群众自防意识更加牢固,治安秩序更加良好。
    创新永无止境 平安就在脚下
    “在新形势下的平安建设,光靠打击远远不够,若要从长计议,就要加强治安防范。”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田家庵区创新组建的平安志愿者,既是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又是情报信息员、法律宣传员、治安协管员。
    与此同时,田家庵区还将把物业管理人员、公安民警等纳入进来,开展“警民联防”、“保安巡逻”、“邻里守望”。目前,全区群防群治队伍已有145支,平安建设志愿者达2000人,真正做到了平安建设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在田家庵区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带上了“红袖标”,成为义务巡逻队的一员……
    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它是人民群众的社会治安状态的直观感受,是检验平安建设的标准之一。治安防范,犯罪率下降,群众安全感自然提升,而平安建设的最终归宿,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记者 柏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