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滔滔淠史杭。六安奋然向前飞——这片著名的红土地,今天正在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的步伐。脚下生风,谋求跨越;足迹深深,灿然生辉。
合六工业走廊、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八公山旅游一体化项目、合肥新桥临空物流产业园……一个又一个联手打造的亮点,都有一个东风回荡的共同区域,都有一片结群高飞的晴空蓝天——合肥经济圈。
襟江带淮,承东接西——六安,和我们一起飞!
楚风汉韵,青山绿水——六安,和我们一起飞!
一起飞!打造“一轴双翼”产业布局
“一轴双翼”,六安市正在构筑新的产业布局,加快产业东进。
在合六工业走廊的六安境内,启动总体规划面积约113平方公里的六安产业承接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商务休闲区,目前示范园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同时抓住合肥滨湖新区向南延伸的机遇,以舒三公路为轴线,以舒城开发区和杭埠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打造舒三工业集聚区;借助新桥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在寿县启动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
一起飞!加快经济圈一体化进程
今年,六安市相关部门将会同合肥、淮南、巢湖、县级市桐城对口部门,加快对经济圈总体规划以及工业、现代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线网和县域经济发展等规划的修改完善;主动加强与其他市的衔接,促进现代服务业、旅游发展、生态环保等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是在项目支撑上,将同其他四市重点谋划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牵动性强的重大合作共建项目,建立经济圈六安重大项目库;圈内城市共同对外推介,每年组织开展1—2次联合招商活动,争取一批大项目落户。
一起飞!继续强化产业对接
据悉,六安市引导企业加大与合肥经济圈内企业上下游间的分工协作,加快合六工业走廊合作共建,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家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六安布局;加快与合肥共建30万亩旱作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和1万亩伏缺蔬菜基地步伐,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和农超对接,扩大六安农产品在圈内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市旅游部门牵头在共建线路、联合促销、客源互动等方面加强合作,开通经济圈内各城市的旅游直通车,继续扩大合肥经济圈内3A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优惠卡发放,力争全年实现接待圈内四市游客量增长25%以上。
2011年3月25日,合肥经济圈合作共建蔬菜基地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寿县、霍邱等5县在会上与合肥市签订了共建蔬菜基地协议,今年六安将新建供肥蔬菜基地14000亩,供应总量在30万吨以上。
一起飞!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六安市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312国道六安段、206国道舒城段升级改造工程,与合肥对接,争取合肥市尽快启动新桥国际机场快速通道肥西段建设,进一步做好合六城际铁路、合六第二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寿县规划建设了炎刘至新桥国际产业园快速通道,目前快速通道已作为新桥机场第三应急通道纳入省道规划,寿县段已基本建成通车。
一起飞!强力推动区域资源共享
实施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合作共建。六安加强对淠河、史河等跨地区流域治理,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几大水库周边水土保持,提供清洁卫生水源;会同合肥、淮南等市加快大别山区域供水工程项目研究论证工作。记者获悉,省防指今年初决定从大别山区的水库调水4000万立方米,给合肥补水。
同时,利用经济圈内的煤炭资源和电力需求市场,加强能源合作,推进一批电厂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霍山、金寨等光伏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西气东送肥西至六安段建设。着力推动圈内城市统一区号进程。
金融机构推进跨区域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和即时兑付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金融同城”。同时,积极衔接经济圈总体规划和经济圈物流布局。
该市争取组织圈内企业在六安市开展1—2次人才招聘会,力争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争取与合肥合作共建20家实验基地、教学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组织1—2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落实50户以上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具体的产学研结合项目,强化科技合作与创新,并推进资源环境共建共享和政策协调同享。
向前飞!生态之宝、资源之宝、后发之宝,助六安渐入佳境;向前飞!红色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让淠河春风永驻。
“六安不与别州同”
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寿春古城墙、省城后花园万佛湖风景名胜区……这些,统统让六安独具风采。
有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置六安国。4000多年前,上古四圣皋陶在这里开启了中国司法之先河。 2000多年前,楚国移都寿春,留下了楚国最后的足音。1000多年前,八公山下的淝水之战演绎了以少胜多的经典传奇。六安还是有名的“将军摇篮”,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这里,升起了一颗颗中华历史星空的耀眼明星:皋陶、英布、文翁、刘安、刘庆、周瑜、李公麟、孙家鼐、朱蕴山、许继慎、蒋光慈、洪学智、皮定均……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方水土灿烂的文化——皋陶文化、楚汉文化、红色文化等。
纵览皖西大地1.8万平方公里土地,大别山千峰竞秀,天堂寨神奇壮美,国家地质公园纵横百里,佛子岭、万佛湖、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白莲崖六大水库水天一色,淠史杭水利工程福泽江淮。
这里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倚中原而望华东,临长江而通淮河。沪陕高速、合武高速、商景高速、312国道、206国道、105国道、合武高铁、宁西铁路、淠淮航道纵横全境,新桥国际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捷。
走六安,看六安,“十一五”以来六安市焕然一新。全市生产总值和人均水平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676.1亿元和1.1万元;财政收入由18.7亿元增至6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14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60平方公里和60万人。滨水绿色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安徽省园林城市等称号。“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新的目标,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强市富民为主线,全力推进向农业强市、工业大市、财政富市跨越,努力建设繁荣六安、实力六安、生态六安、文化六安、平安六安、和谐六安。
青山绿水红土地,经济民生古新城。飞翔中的六安,厚积薄发,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