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日报》消息:4月29日上午,合肥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行,由省社科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合肥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修改、评审。根据《规划》初稿,“十二五”末合肥将基本建成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全国知名的旅游会展名城和国际滨湖旅游目的地,实现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次,国内游客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0%。
形成“双核两带四翼”空间布局
根据合肥市“141”发展战略、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市场需求,《规划》提出,未来合肥旅游将形成“双核两带四翼”空间布局。其中“双核”为庐阳古城文化观光核和滨湖新城休闲度假核,“两带”为西南自然风光带和环巢湖休闲度假带。在发展中,合肥将树立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把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包装和打造。
在现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合肥还将完善旅游链条,发展特色旅游。根据《规划》,合肥将加快实施“合肥之夜”旅游工程,在护城河沿岸打造夜景观,在酒吧演艺一条街提供夜活动,在滨湖新区打造夜演出,在城隍庙、淮河路步行街设置旅游商品购物区,并策划推出一台反映本地特色、突显现代时尚的旅游文艺演艺节目。
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三河景区创5A、淮军圩堡、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四顶山旅游度假区……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是提升合肥旅游影响力、知名度的关键。合肥学院旅游系主任刁宗广建议,合肥在旅游项目建设中除了围绕本地的历史、文化外,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大胆引进同本土文化、周边项目具有较大差异性、游乐性较强的大型现代化旅游项目。
省社科院城乡所所长吕连生表示,合肥旅游发展需要引进大企业、招进大项目,这应该放在整个城市的发展和招商引资中,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里,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积极开展区域旅游联动
根据《规划》,未来合肥将把周边的黄山、九华山、方特等景点囊括进来,通过推出南线、北线、西南线等诸多经典旅游线路,把这些景点串联起来,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合肥旅游还将向东融入长三角,通过高铁实现与武汉旅游一体化,并建设为西北地区进入黄山的最佳集散地,实现区域大联动。
安徽农业大学旅游系副主任陈浩建议,合肥应加强交通、服务接待,建设旅游服务基地,通过与合肥经济圈、省内甚至周边省份的联动,建成区域性旅游城市。安徽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章尚正建议,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合肥应该积极创新,率先在全省培育旅游培训、咨询、管理等旅游中介公司。 王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