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地质条件好于上海
据《合肥晚报》消息:“黄色是居住区,红色是商业区,这样轨道交通会面临着大量的客流。”25日,指点着合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轨道交通项目的最新情况。
“今年一号线将会正式动工,合肥将拉开轨道建设的序幕。”该专家表示,按照远景规划,未来合肥将有12条轨道穿行其间,而由于合肥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线网的长度偏低,同时线网今后会考虑逐步加密。
中铁二院华东分院是合肥轨道二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单位,该院负责人吴炳毅认为,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这个骨干体系指的是轨道输送的客流量占到整个交通客流量的50%左右,合肥正在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地努力。
“合肥的地质条件非常适合轨道交通。”吴炳毅说,比如上海地面是软土,挖出来像稀泥,南京则是岩石和软泥的混合地质,相对来看,合肥地层不错,地下50米之内基本是正常土层。
吴炳毅介绍,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一般轨道站点分布在市中心是500米左右有一个,在市外是800米范围内就要有,合肥是市中心大约1公里有一个车站,建成后将能让区域的客流输送能力翻上好几倍。
据统计,目前驾驶汽车在合肥市中心遇到上下班高峰时,通行速度平均在7—15公里/小时,同样的时段今后轨道交通能够实现的旅行速度约是35公里/小时。“这包括了等车、停车、上下车等各个环节在内。”吴炳毅特意强调。
吴炳毅认为,轨道交通速度更加稳定,到站更加准时,等站的时间也能够控制住。对于沿线的市民来说,早上上班是可以多睡会懒觉的,还能让人的生活节奏变得更有规律。
“力争在2014年让市民能享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合肥轨道公司一位人士指出,立体交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意义很大,就像一个家庭买了车,让人的活动半径扩大了。有了轨道交通后,合肥向东西方向能进一步延伸,带来的会是城市面积的成倍增长。除了合肥市区的轨道交通外,打造合肥经济圈内纯商务性质的轨道交通也在考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