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合肥经济圈2011-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接受专家组的审查。合肥经济圈县域范围包括17个县(市、区),面积3.49万平方公里,人口1583万人,分别占经济圈总量的90%和80%。做大做强经济圈内县域经济意义重大,下一个五年如何发展引人瞩目。
更多人会过上“城里人”生活
今后,会有更多的乡镇居民生活得像城市里一样,预计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县域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县城基本达中等城市规模的数量会大为增加。
“十一五”期间,经济圈内县域经济全面贯彻“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城镇化率达40%左右,肥东店埠、肥西上派等县城达到中等规模城镇。同时,产业集群化水平有效提升,涌现出一批“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镇,其中合肥以长丰岗集、肥东撮镇、肥西桃花为代表。
下个五年经济圈内将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促进重点镇与县城和特色城镇群的功能分工与产业联动。长丰县下塘镇、岗集镇、三十头镇,肥东县撮镇镇、桥头集镇,肥西县三河镇、花岗镇等将成为经济圈内的重点镇。五年后,这些重点镇建成区面积有5-10平方公里,人口达5万人以上。
让农民的腰包变得更鼓
“十二五”时期,合肥经济圈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会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将超4000亿元,财政收入超400亿元,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全部超10亿元,3个以上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经济实力强了,会带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目前,经济圈县域范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12851元、2720元增至2009年的26797元、4949元,下一步力争到2015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5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0000元。
城里居民越来越有口福
未来,合肥城区的老百姓会更有口福,因为会打造立足合肥经济圈、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十二五”合肥经济圈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加工集群,比如在肥东、肥西、长丰等地建立200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在肥东、肥西、庐江建立环巢湖水生蔬菜生产区;在长丰、肥西建立环新桥机场旱作高效农业生产区;在合肥三县建立伏缺蔬菜生产区等等。
此外,圈内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5年,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2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000亿元。
县域间出行会更快捷
未来五年,在经济圈内各县域之间出行会更快更便利,因为一个以国省道为支撑,以县城为枢纽,以重点镇为节点,覆盖全域的县乡村路网正呼之欲出。
“十二五”将建设合淮、合六、合巢、合桐及淮六、六巢为主轴线,连通沿线城镇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县际路网互通工程,加快建设圈内各县(市)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推进县城客运中心、乡镇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在水运方面,会实施“引江济淮(巢)”工程,发挥长江、淮河黄金水道资源优势,提升派河、淠河、南淝河等航道等级,规划新建扩建派河码头、巢湖港码头等一批港口码头,构建县域经济内通江达海的水运体系。
来源:合肥在线 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