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对接
30分钟到巢湖,已在规划中
现在乘坐合肥到巢湖的班线车,1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巢湖。但随着两座城市间交通的对接,30分钟的便利交通,已经进入合肥经济圈的规划。
记者了解到,环巢湖公路滨江观光大道已经正式通车,与此相接的环巢湖公路合肥段也正在加紧施工。据预测,环巢湖公路全线贯通后,从合肥到巢湖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
根据合肥经济圈的轨道交通规划,合肥、巢湖两城之间还将开通城际轻轨,合巢段城际轻轨将与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5、7号线衔接。这样一来,从合肥至巢湖将只需30分钟。
此外,巢湖市政府2011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中,还包括第二座横跨巢湖的大桥,其中主桥跨度为510米、桥面布置为双向六车道,桥面宽度为34.5米。第二座跨湖大桥的建成,也将大大改善两市之间的跨湖交通。
产业对接
合肥造家电,巢湖供零件
合肥与巢湖之间的产业联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群聚效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合肥的家电、汽车,还是新近上马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在巢湖都能找到配套产业的身影。
据统计,目前巢湖已经有50多家企业为江淮汽车、合力叉车、荣事达、美菱等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其中庐江同大已初步形成汽配生产基地,巢湖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家电包装生产基地。
另外,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配套也在巢湖相继落地生根。记者了解到,巢湖市已经将打造合巢工业走廊,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产业写入总体规划当中。
环巢湖旅游,春天就能成行
说起巢湖,很多合肥市民首先就会想到巢湖的温泉:半汤、金孔雀……
记者了解到,围绕旅游,合肥同巢湖还将有很多精彩项目等待开发。“环巢湖旅游度假区也是近两年合肥同巢湖可以共同合作的一个方面。”巢湖市委书记陈强向记者透露,巢湖已经提前做了功课:从德国引进一家游艇俱乐部,准备开发巢湖旅游;沿巢湖的湿地公园也将启动建设。
在2010年底合肥经济圈第三次旅游联席会上,合肥也同巢湖商定了环巢湖旅游的详细内容:今年春季就将启动“环巢湖泛舟一日游”和“两日游”。届时乘着豪华游轮,便能在1—2天时间内玩转三河、滨湖、中庙等沿巢湖景区。
环境对接
一汪巢湖水,牵动两地人
巢湖水质好不好,牵动着两地市民的心,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合巢同城化过程中,两市共同致力于巢湖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在2010年,就“巢湖综合治理”召开合肥经济圈人口资源环境论坛,圈内城市都为巢湖的治理建言献计。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合肥将加强与巢湖等市的联动协作,推进环境同治、生态同建,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保护、湖泊污染应急工程、节水减排建设等方面,联手申报、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而借着“引江济巢”工程的推进,增加巢湖水体交换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巢湖生态环境,也同时能帮助合肥实现“通江达海”之梦,增加合肥经济圈同沿海城市的交流。
高端访谈
融入经济圈,巢湖准备好了
说到巢湖与合肥经济圈的关系,巢湖市委书记陈强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合肥和合肥经济圈的加速发展形成的辐射能力,就像“核爆”一样,也将给临近的巢湖带来“核变”的机会。
在合肥经济圈中,巢湖的定位怎样?“滨湖城市、宜居福地。”陈强说,同合肥经济圈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巢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依靠着巢湖这块翡翠,巢湖市希望通过融入合肥经济圈,实现经济的负重赶超,将巢湖变成一方宜居福地。
“我认为,在合肥经济圈的融合中,可以通过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来加强合作。”陈强说。
从“见效快的”开始圈起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沿袭,合肥同巢湖的交流和融合都走在合肥经济圈之前。
针对合巢同城化,巢湖还特别以合肥经济圈规划纲要为指导,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环巢湖区域概念性规划、环湖生态经济圈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园区、交通建设、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规划、滨湖北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接下来,圈内合作,就可以从能很快见效的工作做起。”陈强说,从巢湖方面来看,将会重点以推进交通路网对接为基础,推进产业布局对接、城市功能对接、环境治理对接和要素市场的对接。
“圈内城市之间社保、旅游、电信、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都可以进行对接,建立区域共同市场。”陈强表示,这将让圈内的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产品流得到更好的利用和配置。
合巢都是宜居宜业好地方
在陈强看来,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具备水的灵气,因此他特别看好合肥、巢湖这两座滨湖城市的发展前景。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巢湖市将推进“拥湖西进”的大巢城发展战略,力争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一番,与4个县城及环湖沿江新城镇组团发展,加快打造生态良好、设施先进、宜居宜业的环湖城镇群。
据《江淮晨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