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来自合肥经济圈的报道 > 合肥同城化规划30分钟到巢湖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合肥同城化规划30分钟到巢湖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2/9 23:52: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交通对接

      30分钟到巢湖,已在规划中

      现在乘坐合肥到巢湖的班线车,1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巢湖。但随着两座城市间交通的对接,30分钟的便利交通,已经进入合肥经济圈的规划。

      记者了解到,环巢湖公路滨江观光大道已经正式通车,与此相接的环巢湖公路合肥段也正在加紧施工。据预测,环巢湖公路全线贯通后,从合肥到巢湖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

      根据合肥经济圈的轨道交通规划,合肥、巢湖两城之间还将开通城际轻轨,合巢段城际轻轨将与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5、7号线衔接。这样一来,从合肥至巢湖将只需30分钟。

      此外,巢湖市政府2011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中,还包括第二座横跨巢湖的大桥,其中主桥跨度为510米、桥面布置为双向六车道,桥面宽度为34.5米。第二座跨湖大桥的建成,也将大大改善两市之间的跨湖交通。

       产业对接

      合肥造家电,巢湖供零件

      合肥与巢湖之间的产业联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群聚效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合肥的家电、汽车,还是新近上马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在巢湖都能找到配套产业的身影。

      据统计,目前巢湖已经有50多家企业为江淮汽车、合力叉车、荣事达、美菱等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其中庐江同大已初步形成汽配生产基地,巢湖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家电包装生产基地。

      另外,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配套也在巢湖相继落地生根。记者了解到,巢湖市已经将打造合巢工业走廊,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产业写入总体规划当中。

      环巢湖旅游,春天就能成行

      说起巢湖,很多合肥市民首先就会想到巢湖的温泉:半汤、金孔雀……

      记者了解到,围绕旅游,合肥同巢湖还将有很多精彩项目等待开发。“环巢湖旅游度假区也是近两年合肥同巢湖可以共同合作的一个方面。”巢湖市委书记陈强向记者透露,巢湖已经提前做了功课:从德国引进一家游艇俱乐部,准备开发巢湖旅游;沿巢湖的湿地公园也将启动建设。

       在2010年底合肥经济圈第三次旅游联席会上,合肥也同巢湖商定了环巢湖旅游的详细内容:今年春季就将启动“环巢湖泛舟一日游”和“两日游”。届时乘着豪华游轮,便能在1—2天时间内玩转三河、滨湖、中庙等沿巢湖景区。

      环境对接

      一汪巢湖水,牵动两地人

      巢湖水质好不好,牵动着两地市民的心,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合巢同城化过程中,两市共同致力于巢湖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在2010年,就“巢湖综合治理”召开合肥经济圈人口资源环境论坛,圈内城市都为巢湖的治理建言献计。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合肥将加强与巢湖等市的联动协作,推进环境同治、生态同建,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保护、湖泊污染应急工程、节水减排建设等方面,联手申报、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而借着“引江济巢”工程的推进,增加巢湖水体交换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巢湖生态环境,也同时能帮助合肥实现“通江达海”之梦,增加合肥经济圈同沿海城市的交流。

  高端访谈

      融入经济圈,巢湖准备好了

      说到巢湖与合肥经济圈的关系,巢湖市委书记陈强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合肥和合肥经济圈的加速发展形成的辐射能力,就像“核爆”一样,也将给临近的巢湖带来“核变”的机会。

      在合肥经济圈中,巢湖的定位怎样?“滨湖城市、宜居福地。”陈强说,同合肥经济圈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巢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依靠着巢湖这块翡翠,巢湖市希望通过融入合肥经济圈,实现经济的负重赶超,将巢湖变成一方宜居福地。

      “我认为,在合肥经济圈的融合中,可以通过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来加强合作。”陈强说。

      从“见效快的”开始圈起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沿袭,合肥同巢湖的交流和融合都走在合肥经济圈之前。

      针对合巢同城化,巢湖还特别以合肥经济圈规划纲要为指导,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环巢湖区域概念性规划、环湖生态经济圈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园区、交通建设、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规划、滨湖北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接下来,圈内合作,就可以从能很快见效的工作做起。”陈强说,从巢湖方面来看,将会重点以推进交通路网对接为基础,推进产业布局对接、城市功能对接、环境治理对接和要素市场的对接。

      “圈内城市之间社保、旅游、电信、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都可以进行对接,建立区域共同市场。”陈强表示,这将让圈内的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产品流得到更好的利用和配置。

      合巢都是宜居宜业好地方

      在陈强看来,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具备水的灵气,因此他特别看好合肥、巢湖这两座滨湖城市的发展前景。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巢湖市将推进“拥湖西进”的大巢城发展战略,力争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一番,与4个县城及环湖沿江新城镇组团发展,加快打造生态良好、设施先进、宜居宜业的环湖城镇群。

据《江淮晨报》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