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十二五”期间,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合肥经济圈内的“五兄弟”将围绕加快推进经济圈产业、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初步拟定“十二五”合作共建重大项目4大类26个项目,总投资3709亿元。
“五兄弟”将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各自找准合作共建“兴奋点”。
发展现状 经济圈“芳容初现”
合肥经济圈基础设施先行,“圈生活”已经“芳容初现”。
交通方面,新桥机场及机场高速连接线工程,预计2012年春节前完工;东向巢湖,合马路改造,裕溪路高架开建;西向六安,合六路出入口改造、合六叶高速及长江西路高架建成通车;北向淮南,合水路改造,合淮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供水方面,合肥市供水集团对巢湖自来水项目进行并购,参与六安自来水项目招标洽谈。
通信方面,完成了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广电网、计算机网、电信网“三网融合”的前期调研工作。共用“0551”将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工作重点 重大项目各有侧重
“十二五”期间,合肥与各兄弟城市之间的合作可谓“各有千秋”。
合淮共建电厂、合淮煤电铝一体化等项目;会同巢湖、六安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集群、合六巢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项目;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四市布局发展。
携手淮南、巢湖共同推进巢湖华谊化工产业园、中盐盐化一体化搬迁改造、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环巢湖公路、S105合肥至巢湖段公路改造、淮南—水家湖—合肥公路改造等工程;圈内各市县通往新桥机场快速连接线、六安至合肥双向快速通道、206国道升级改造等项目。
争取省里支持,尽快启动引江济巢工程建设;会同六安、淮南,加快大别山优质水源地保护工程研究论证;加快合肥港和合裕航道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
未来期待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圈”
到2015年,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提高到42%以上,经济圈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8%以上。
未来五年,合肥经济圈作为安徽核心增长极,在合作发展中壮大自身,在联动发展中带动周边,推动区域共同发展与繁荣。
把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内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新型能源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联动长三角、辐射沿江沿淮城市群,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引领安徽乃至中部崛起。
(江淮晨报记者 刘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