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来自合肥经济圈的报道 > 合肥经济圈要做成“同心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合肥经济圈要做成“同心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1/18 0:43: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访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

      城市概况: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462.73万人。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在“十一五”的五年间,合肥市GDP年均增长17.5%以上,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由495.27亿元增加到30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57.64亿元增加到259.4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GDP总量由第18位升至第15位。

      如何“来领队”、如何“走亲戚”,如何“排排坐”,如何“分果果”,这些在城市群设立初期需确认的要素,在《合肥经济圈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已基本清晰。按照这本纲要中提出的设想,合肥、淮南、六安、巢湖和桐城将在2015年之前,基本实现水电气、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资源的互通、共享和保障,发展“抱团”,结成一个齐心协力的“兄弟连”。

      而作为“老大哥”的合肥将会怎样带领兄弟们开拓广阔天地?五城的老百姓还有哪些可以期待的美景?近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接受了合肥经济圈五市媒体联合采访,孙金龙用翔实的数据、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回答着媒体的提问。他妙语连珠,侃侃而谈、亲切互动……

      进展:淮南进了经济圈,这样才圆满了

     “淮南,有着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和淮河岸线资源,当下,淮南正建设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全省重化工基地及煤机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建材基地,成为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门户。省委省政府把桐城和淮南纳入合肥经济圈中来,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这是非常必要的”,孙金龙开篇先讲述了淮南纳入合肥经济圈的背景。从历史上来说,淮南和合肥商贸交往一直非常密切。 “淮南进了经济圈,这样才圆满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这句俗语看,“合肥经济圈”的合作发展开端良好。

      据孙金龙介绍,目前经济圈内的五座城市在旅游、农业、商贸、科技、劳务等方面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合作发展、资源开发利用都已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果。

      “不仅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编制了宏观规划,像旅游合作、蔬菜基地都已经签订了具体的项目协议。”

      在经济圈成立之初,老百姓提的最多的就是统一区号0551,但其实在产业、市场、旅游,包括信息层面,经济圈内的兄弟都已经步入有序合作的轨道。

      “2005年~2009年,五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855.8亿元提高到47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34.7%提高到39%。”亮出这一组颇有分量的数据后,孙金龙满怀信心地说,这个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有所提高,最保守的说要达到45%以上,争取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

      核心:合肥要强大自身,也要主动服务兄弟城市

      在经济圈中,合肥是核心城市,被兄弟们称为“老大哥”,这个“领头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对此,孙金龙谦虚地表示:发挥龙头作用,首先要强大自身。

      “工业化、城市化是我们要做大的文章,尤其要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孙金龙给圈内媒体和老百姓描绘道,“2015年,我们的GDP总量要突破6000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财政收入达1000亿,城区人口将超过400万。”

      既然已经“抱团”,那相互间的合作与发展就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孙金龙表示,合肥在此问题上责无旁贷。“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使经济圈的建设建立在可持续的市场机制上。”而发展也不能各顾各的,“经济圈的建设要更符合各城市意愿,要互利共赢嘛。”

      同时作为“老大哥”,自然也要“关照”小兄弟们。“我们会积极争取省直有关部门对经济圈的全面支持,同时更好地发挥省城在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好兄弟城市的发展。”

      通过会商会议的平台,“多走动、多联系、多交流、多对接,可以把合作的事宜纳入会商议题。”

      最后还要有落实机制。“要建立合作事项跟踪落实和反馈机制,轮值城市的会议秘书处要加强督促。”孙金龙说,合作的原则、目标、领域、机制都要有,具体的合作可以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交通枢纽、水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信息一体化等方面深入。“招商也可以联动,劳务协作可以在区域展开,干部也可以互派。”

      项目:圈内“串门”未来只需20分钟

      合作也好、对接也罢,最终都离不开项目支撑。孙金龙提醒说:“推进经济圈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如果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只会分散精力、事倍功半,所以要抓大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合肥自身将推进一批重大交通、产业项目,这也是我们服务省内兄弟城市发展的具体做法。”孙金龙介绍,合肥市将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环境保护等方面推进圈内一体化发展。“重点是投资百亿元以上、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五座城市都可以围绕此来建立重大项目库。”

      在合肥经济圈的规划中,未来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层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而在孙金龙口中的“大项目”就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仅可以构建圈内一体化的城际快速交通体系,谋划启动圈内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还可以建设圈内各市县通往新桥国际机场快速连接线。”孙金龙的提议中还包括加快推进合淮、合六、合巢、合桐安等工业走廊规划建设。

      等这一条条道路和走廊由构想变成规划、由规划落实到项目后,不仅“一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圈内城市“串门”只要20分钟也不再是难事。

      民生:在合肥看病,五城医保卡或通刷

      经济圈内五个兄弟要发展,五城的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最终靠的是什么?还是要市场说了算。“营造良性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圈发展的内在动力。”孙金龙说,下一步要争取圈内城市的支持,梳理和制定相关政策。

     “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商品检验检疫、行政事业性收费都可以消除跨地区流动的限制。”孙金龙建议不仅要建设“有形的市场”,还要建设“无形的市场”。

      比如,将来四城的老百姓来合肥商场买东西、取点钱,是不是可以免收异地取款手续费?“经济圈可以推进一体化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实现同城结算、商业票据集中交易。”

      再比如,合肥市场上短缺的技工,是不是可从四市直接“挖人”?四市的老百姓能不能在省城医院直接刷医保卡?“劳动力的供需和培训要合作,可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

     “工商登记、食品药品检验、消防安全等领域可以互通互认。”孙金龙还建议,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优化现代商业连锁经营的政策环境,也许将来“连锁店”不仅局限于合肥,还意味着在其他四座城市都可以铺开。

记者 张 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