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颗粒都归仓
——凤台县抢农时战“三秋”纪实
寒露前后,正值“三秋”大忙时节。连日来,凤台县积极统筹谋划,全力做好人员、物资、技术准备工作,确保秋收、秋管、秋种“三秋”工作落实落细。
“不能再等水稻有青花(青瘪粒)了,要抓住阴雨天的间歇机会,及时收割水稻……”这是近期以来凤台县尚塘镇农技站长向多赋奔走全镇各种粮大户再三督促最多的事。
尚塘镇作为农业镇,今年秋收大忙,遇上持续连阴雨,怎不让人揪心。“持续20多天的连阴雨,我头都大了,我流转的2000多亩地种植的在地水稻,真让我发愁,好在我去年投资150万元建成的烘干厂,派上了大用场……”该镇南李村田多多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李长宇一边不停地向稻谷输送带翻动新收的潮鲜稻进烘干仓,一边介绍他雨中夺粮的经验。先收割倒伏稻再收割站立稻,由于天气和化肥的原因,李长宇家的水稻出现少量倒伏现象,倒伏水稻遇雨易发芽霉变,他家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及时将这部分水稻收割进行烘干储存。
与此同时,李长宇还帮助周围邻居抢收水稻500多亩,并帮助烘干,他家的3组烘干设备24小时连续工作,从不停歇,每天可烘干稻谷66吨,已连续工作近半个月,已烘干稻谷近千吨,确保粮食质量。
记者在尚塘镇整体连片的农田里看到,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正在组织数辆农机,为群众进行社会化服务,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秋播景象。尚塘镇党委、政府在抓紧抓实秋收秋种和禁烧工作的全盘大局上,把收上来的粮食抓紧烘干入库作为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大与全镇13家大型烘干企业和合作社开放闲置厂房协调力度,开展代烘服务,提高多收一亩是一亩的烘干效率。
10月15日,全天不时来阵小雨,夜幕下,该镇安圩村硕博农业合作社、承包40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李效龙组织的小履带收割机还在加紧收割。稻田里土壤湿黏,普通轮式收割机下不了地,这几天,李效龙调来几台小型履带式收割机,他趁着放晴的间歇,还帮助周边农户抢收水稻。“大型轮式收割机在雨水的稻田作业困难,我从邻县乡找来的小履带收割机帮了大忙了,你看着收割机在有水的稻田夜晚照收不误,哪怕贴油费、贴人工,也要咬牙坚持,把成熟的稻子收获到手……”李效龙坚定地说。
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镇每天烘干水稻700吨以上,水稻收割面积已完成90%。“新收上来的稻谷及时烘干入库,坚决不能出现影响粮食品质,影响成熟的水稻颗粒归仓,影响秋冬作物晚播现象发生,全力护航三秋工作。”尚塘镇“三秋”工作督导组组长、镇纪委书记尹若水说。
面对极端天气,凤台县全县上下抢天夺时,众志成城,在州来大地掀起抢收抢种热潮。
农时不等人。为将秋淋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凤台县各级各部门根据土壤墒情,细化抢收抢种方案,分类施策,帮助群众做好抢排田间积水、抢收抢种减损工作。
面对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秋收影响,凤台县要求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加大宣传,引导、帮助群众抢抓晴雨间隙抢时收割,对土壤湿度偏大、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该县上下联动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者对现有收割机进行适当改装,抢晴抢时收获,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针对田间积水等问题,该县动员各方力量,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对田间积水严重、短时间无法排水或局部倒伏田块,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动员群众人工收获。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的人员、装备、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玉米收获、运输、烘干等服务,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秋收秋种的实际困难。
与此同时,凤台县要求各乡镇免费向村民提供村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室外宽敞场地及时晾晒,利用机械化合作社专业设备及时烘干,有效规避天气变化给秋收带来的时间影响,确保秋粮入仓。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已相继投入收割机4000台套进行抢收,组织近百家粮食烘干主体544台(套)烘干机,开展粮食烘干作业,日烘干能力1.5万吨。截至10月16日16时,凤台县完成秋收面积51.62万亩,占应收面积65.3万亩的79%。
(通讯员 徐艳友 刘长明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