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千秋诗魂 淮水歌吟 > 陆游对淮南的拳拳深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陆游对淮南的拳拳深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6 10:17: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存世诗文近万篇,作品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一生致力抗战,一直希望能够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始终不改初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85岁时的临终绝笔《七绝?示儿》,更以力透纸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陆游的爱国主义种子是在淮南种下的。他在淮南接受启蒙教育时就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一方面是异族入侵,铁骑肆虐,自己出生在官船中,从淮南至开封必经颍河。而当宋金划界,淮河以北领土丢失,颍河竟成敌国内河;一方面父亲因宋金战争而丢官,在战火中全家漂泊,流落淮南,本想在寿春“东皋”平静度日,又因战争再度颠沛流离。国仇家恨交织,陆游在淮南开始记事,就此在心里种下影响其一生的爱国主义种子。

父亲陆宰的人生经历和爱国情操对陆游影响深远。金兵退回江北后,举家生活逐渐宁静。陆宰亲历靖康之耻,与他交往的朋友多为正义之士,对陆游的爱国思想直接形成影响。陆游在《跋傅给事帖》中说:“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微不足道也。”父辈们这种痛心疾首、誓死报国的言行跃然纸上。

欧阳修说,“世乱识忠臣”。他在作《新五代史》时,“得全节之士三人焉,作《死节传》”。三人即后梁将王彦章、河东晋将裴约、南唐将刘仁赡。欧阳修在《传》后连声赞曰:“自古忠臣义士之难得也……可胜叹哉!可胜叹哉!”陆宰非常钦佩这几位全节之士,在任淮西提举常平时,专门在寿春为刘仁赡立庙;后来任京西路转运副使时,又专门为王彦章庙和裴约庙书榜。

《家世旧闻》下卷记录了这些事:“先君又言:初在寿春,建刘仁赡庙。后饷军河东,尝谒王彦章画像于滑州铁枪寺。至潞州,又谒裴约庙。会乡人修庙,来求扁榜。五代所谓全节三人者,相去数千里,而皆尝谒其像,一为筑庙乞额,两为书榜,似非偶然云。”父亲将这些事讲给陆游听,就是对陆游进行忠义爱国教育,“似非偶然云”,说明陆游也悟出父亲的拳拳爱国之情。

受父亲影响,陆游对淮南有一种偏爱,“淮南”在其诗中不断出现。《望江道中》是一首意境优美的羁旅行役之作:“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乾道元年(1165年)夏,陆游因力主抗战,由镇江通判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为具有贬黜因素,所以行程中甚觉苦闷、寂寞、忧愤,《望江道中》表达的就是这种心情。当暮色降临航船驶进安徽望江县境时,这里有通达淮南西路的大道,想着大道尽头就是儿时生活过的寿春,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遥望远处的红树青山,诗情涌起,对前程又升腾起一种新的期待。

淮南情愫几乎在陆游心中扎根。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46岁,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启程,前往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赴任通判。船过镇江,停泊瓜洲,作诗《晚泊》:“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以长江为界,镇江在江南属两浙路,瓜洲在江北属淮南东路。从地理上来说,泊船地点明明是在长江北岸,但陆游却说“淮南岸”。因为江对岸即古江东之地,因此泊船地点亦可称“江西岸”。从格律上来说,“江西岸”与“淮南岸”都是平平仄,而陆游选用“淮南岸”而弃用“江西岸”,隐隐之中,似见陆游对“淮南”的绵绵情丝。

根据年谱,陆游幼时离开寿春后,再没能回故地重游,这可能是陆游一大憾事,但其长子陆子虡在寿春为官替他圆了淮南梦,《寄子虡》诗句“汝官南寿春,我居东会稽”可以为证。陆游生有七子,长子陆子虡,字伯业,陆游24岁时出生。陆子虡曾参与陆游《剑南诗稿》的编撰,全书85卷,收诗9300多首,仅寄子虡的诗就有20多首,多以《寄子虡》为题。

陆子虡开始任职寿春的时间是绍熙四年(1193年),职务是县官。子虡赴任,陆游亲送,“吾儿适淮壖,送之梅市桥”。陆子虡在淮南为官,陆游心中非常挂念,因而对淮南给予更多的关注,“雪云暗淮天,念汝方露宿”,甚至淮南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陆游对儿子的思念。

庆元三年(1197年)夏,陆子虡回绍兴省亲,将一幅淮上地图呈给陆游。陆游观阅地图,反复研读,竟至动情落泪。《夜观子虡所得淮上地图》:“闭置空斋清夜徂,时闻水鸟暗相呼。胡尘漫漫连淮颍,泪尽灯前看地图。”“淮颍”即寿县正阳关淮河对岸的颍河入淮之口。72年前,父亲陆宰携全家由淮入颍而赴都城东京,如今“淮颍”已被敌国占有。“胡尘漫漫”,面对金兵对淮河流域的蹂躏,诗人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只能空对淮上地图而流泪。

陆游生在“淮之湄”,又在寿春生活三年并接受开蒙,如今一河将中华民族两隔,使陆游痛彻心扉。陆游对淮南以至“淮颍”的关切,读之令人动容。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爱国情怀,支撑着陆游走完其孤忠人生,临终前虽然留有无尽遗憾,但仍悲情期望“王师”能够“北定中原”,“淮颍”重回故国。

(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