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千秋诗魂 淮水歌吟 > 陆游诗文中的淮南故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陆游诗文中的淮南故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5 9:56: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陆宰是藏书家,知识渊博,入南宋以后不再出仕,两次共十多年的淮南生活经历、风土人情、奇闻琐事,讲故事般地灌输给陆游,生动的淮南故事成为陆游诗文中的题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发生在淮南的两个著名典故,只不过从陆宰的口中传给陆游,听起来会更富传奇色彩,陆游不经意间将两个典故融入诗中,更丰富了陆游诗歌的内涵。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主人公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刘安是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号称“天下奇才”,曾组织门客集体编撰了“绝代奇书”《淮南子》,后因受汉武帝诏狱迫害而自杀。刘安也是中华美食豆腐的发明者。东汉王充《论衡·道虚》云:“(淮南)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传说王府豢养的鸡犬之所以能够升天,原因就是它们舔舐了磨制豆腐产生的残渣。后来此典故衍化为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申为一人为官,全家受益。陆游《作梦》引用了此典:“作梦今逾七十年,平生怀抱尚依然。结茅杜曲桑麻地,觅句灞桥风雪天。骠骑向来求作佛,淮南末路望登仙。世间妄想何穷尽,输与山翁一醉眠。”通过此典的运用,感受到陆游对于人世间的非分欲望持批判态度,流露出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情怀。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前秦皇帝苻坚。东晋与前秦的淝水大战前夕,苻坚自信满满,志在扫平东晋,统一中国,发出“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投鞭断流)的豪言。在淝水以东的洛涧与晋军初战失利后,苻坚登临寿春城楼,观敌料阵,“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草木皆兵),渐生恐惧之心。淝水决战前秦溃败,苻坚一路奔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风声鹤唳)。后来,“草木皆兵”成为形容人极度恐惧、精神紧张,容易产生错觉的成语。陆游在《舟行蕲黄间雨霁得便风有感》中将此典加以引用:“天青云白十分晴,帆饱舟轻尽日行。江底鱼龙贪昼睡,淮南草木借秋声。好山缥缈何由住,华发萧条只自惊。莫怪时人笑疏懒,宦情元不似诗情。”诗中借秋风点化淮南草木为兵,陆游则借此抒发享受舟行的愉悦之情,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淮南名典被陆游用在诗里,淮南故事则被陆游直接写进文章。陆游的笔记体散文《家世旧闻》是史料笔记中的珍品,记述了其高祖陆轸、曾祖陆珪、祖父陆佃、叔祖陆傅、父亲陆宰等先辈以及外家唐氏一些前辈的遗事轶闻,涉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史实,是研究两宋的重要史料。陆宰向陆游讲述了许多在寿春为官时发生的故事,《家世旧闻》择其精要,记有陆宰在淮南的一些生活故事,下卷载有陆宰为南唐名将刘仁赡建庙之事。

“寿春县,古寿州也。有汉淮南王安庙,载在祀典。邑人思刘仁赡,欲为立庙而不得,乃作刘侍中(即刘仁赡)像于南庙(即淮南王刘安庙)。好事者为诗曰:‘刘安据国叛西京,仁赡担身保一城。今日乡人聊合祭,不应同食便同情。’先君为淮西提举常平时,始为仁赡筑庙,且具奏得额曰‘忠显’,先君亲受榜焉。晚年尝语及淮南庙中诗。”

刘仁赡是南唐名将,以骁勇和忠诚著称。他在南唐与后周的寿州保卫战中表现出色,面对后周围城重兵,孤守寿春17个月,最后力竭病亡,为此赢得周世宗柴荣的赞赏,柴荣追赠他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以表彰他的忠诚和节操。而淮南王刘安是被汉武帝指控“谋反”自杀。在陆宰心目中,刘安是“叛”,刘仁赡是忠,因此认同“好事者”的观点,认为将“据国叛西京”的刘安与“担身保一城”的刘仁赡放在一起祭祀极不合适,于是为刘仁赡单独筑庙。庙建成后,陆宰又专门向宋徽宗上书,为刘仁赡庙求取匾额,宋徽宗专门御赐题额“忠显”,陆宰亲自接受了皇帝题书的刘仁赡庙匾额。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另一部笔记,记载了大量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遗闻逸事、风土民俗、奇人怪物。卷三记录了亲闻父亲所讲的一件事:“处士李璞居寿春,一日登楼,见淮滩雷雨中一龙腾拏而上。雨霁,行滩上,得一蚌颇大。偶拾视之,其中有龙蟠之迹宛然,鳞鬣爪角悉具。先君尝亲见之。”处士李璞所登之楼应为寿春北门城楼,遥对淮水。当日震雷暴雨之后,李璞绘声绘色地说,看到一条龙从淮河浅滩腾飞而去。实际上李璞看到的可能是一股龙卷风盘旋而上,陆宰居然听信传言,暴雨停歇后还亲自到河滩验证,所见到的巨蚌以及“龙蟠之迹”“鳞鬣爪角”之类,显然是被龙卷风吸起后从淮水升空,随后又散落淮滩的虾兵蟹将之属。

《老学庵笔记》卷二记载了一则陆游为淮南谚语纠错的故事。“淮南谚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验之皆不然。有一媪曰:‘鸡寒上距,鸭寒下嘴耳。’上距谓缩一足,下嘴谓藏其喙于翼间。”意思是,淮南谚语说,天气寒冷时,鸡就飞上树,鸭就下水里。但实际情况是:鸡寒冷时,把一只腿提到肚下取暖;鸭寒冷时,把嘴藏在翅膀下取暖。看起来陆游是为淮南谚语纠错,但近代有语言学者认为,“树”与“距”押韵,“水”与“嘴”押韵。这条淮南谚语本来没错,但浙江出生的陆宰将“距”误听成“树”,将“嘴”误听成“水”,再误传给陆游,以故陆游有了纠“错”机会。

(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