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三秋进行时 > “抢”字当头,昼夜奋战保秋粮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抢”字当头,昼夜奋战保秋粮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5 9:37: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前秋粮抢收进入决胜阶段,持续阴雨天气给粮食主产区带来严峻考验。潘集区以“抢”为令、以“快”破局,通过高位统筹、机械冲锋、科技护航三维发力,在田间地头掀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抢收攻坚战。

高位统筹,上下联动织密“抢收网”

潘集区是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区之一,今年共种植水稻36万亩。持续的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潘集区委、区政府不等不靠,迅速响应,将秋收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建立起高位统筹、一线攻坚的工作机制。

该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要求各乡镇、部门“抢”字当头,协调联动,全力解决农机调度、烘干保障等关键问题。区农业农村局组建多支农技服务队,直奔田间地头,根据地块湿度和作物成熟度,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抢收,为秋收工作注入“科技动能”。在各乡镇、街道,镇村干部全员在岗,分包到户、深入田间,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科学调配人力与机械,确保“雨停间歇就是抢收指令”。目前,全区动员1600余台本地收割机昼夜奋战,并紧急协调引进350余台跨区作业机具,全速推进秋收进度。

田间激战,种粮大户带头“雨口夺粮”

“每台收割机一天能啃下50多亩,2000多亩水稻得跟雨天抢时间!”10月12日,在潘集区芦集镇种粮大户盛明祝的稻田里,6台收割机正忙碌作业,轰鸣声在田间此起彼伏。虽然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带来一定影响,但凭借前期科学管理,他的水稻受影响较小,“从目前收割情况看,亩产可达到1200斤左右。”

在潘集区,像盛明祝这样的种粮大户成为抢收“主力军”。该区充分发挥种粮大户作用,加大机械投入,加快秋收进度,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科技护航,烘干设备撑起“品质保护伞”

“刚收的稻谷水分大,放两天就容易出芽,多亏有烘干设备‘救场’!”10月11日,在位于田集街道的潘玉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堆满了等待烘干的稻谷,粮食经纪人李龙正忙着将30多吨湿稻谷卸车。他指着两台不停运转的烘干设备说:“烘干后的稻谷不仅不会发芽,收购价还能高一点,农民和我们都少操心。”

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稻子水分大,容易出芽,影响稻子品质。烘干设备成为确保粮食品质的关键环节。潘玉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朱庆礼介绍说,该公司现在有两套烘干设备,从9月29日开始,为农户受潮的稻子烘干,全天24小时开机,一天烘干水稻280吨。截至目前,已烘干稻谷1000多吨。

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潘集区充分发挥烘干中心及各类烘干企业积极性。引导各类烘干主体全面启动24小时粮食烘干作业,开足马力抢烘收获的水稻。“全区22个粮食加工企业和家庭农场共有100多台烘干设备昼夜作业,一天能烘干3000多吨水稻。”潘集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汪全胜介绍说,该区构建了从抢收到烘干的高效保障体系,为秋粮归仓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10月14日16时,全区已收割水稻25.3万亩,占应收任务的59%。

(通讯员 谭敏 石坚 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