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公历1125年11月13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诞生在淮南“淮之湄”。公元2025年11月13日是陆游在淮南诞生900周年纪念日。
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存世诗文近万篇,人们最熟知的是他的一诗一词一联。一诗即《七绝·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词即《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联即《七律·游山西村》中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的作品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曾盛赞其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宋史·陆游传》载,“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然后从他“年十二能诗文”说起,陆游12岁之前的生涯是空白,很少有人关注过他的出生地和启蒙地。鲜为人知的是,陆游的出生地和启蒙地都是在淮南,且陆游家庭与淮南还有着不解之缘,陆游对淮南具有一生一世的挚爱情怀,也给淮南的历史文化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陆游也是继淮南王刘安之后,时隔1200多年,又一位诞生于淮南本土的著名人物。但长期以来,本地人对此不够关注,外地人对此不予关注,这就给淮南的地方历史文化留下无限的挖掘空间。
何以说陆游的出生地是在淮南?这是庆元元年(1195年)陆游在他71岁生日那天写的两首绝句中提供的线索。两绝句的序文说:“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予生於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淮上”在古代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淮水之北的区域,也可以指淮河水面之上。
绝句其一:“少傅奉诏朝京师,舣船生我淮之湄。宣和七年冬十月,犹是中原无事时。”“少傅”是指陆游的父亲陆宰;“舣船”是让航船靠岸;“淮之湄”就是淮河岸边水草丰茂的滩涂地。
绝句其二:“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乱入船。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风雨眠。”前两句说的是陆游出生时,淮河水面上是乌云铺天、暴雨盖地,风卷惊涛、水涌骇浪的惊心动魄场景。
陆游于此时出生在“淮之湄”与其父陆宰的官任经历有关。
陆宰(1088—1148年)字符钧,是南宋著名藏书家,但其仕途坎坷,曾从北宋政和(1111—1118年)年间开始担任淮西提举常平,历时10年左右。根据《宋书·地理志四》,淮南西路治所是寿春府,而寿春府的倚郭县是下蔡县,即今淮河北岸的安徽凤台县县城。再按明嘉靖《寿州志·建置纪》所载:寿州州城于“周显德(954—960年)中徙治淮北,宋熙宁(1068—1077年)复故处”。如是,陆宰任职淮西时,淮南西路治所与寿春府治所均已迁回
寿春县,即今寿县古城。
路是宋朝的第一级行政区划,管理府、州及带县的军、监。按照宋朝官制,路不设长官,设转运使司(又称“漕司”)、提点刑狱司(又称“宪司”)、提举常平司(又称“仓司”)、安抚使司(又称“帅司”)等,军、政、财、刑分立,互不统属,互相监督。提举常平主掌本路役钱、青苗钱、义仓、赈济、水利、茶盐等财赋事务。陆宰主持淮南西路仓司,在寿春生活有10年左右。宣和六年(1124年),陆宰调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此时转运使(漕司)实际成为路的最高行政长官,转运判官相当于漕司的副职助手。这样,陆宰便举家从寿春迁居淮南东路治所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仅仅一年,陆宰又奉调改任京西路转运副使。京西路治所在河南洛阳,陆宰必须先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向皇帝述职后,才能再赴洛阳上任。从扬州到东京走的是水路,先沿运河至淮安,然后有三条水路可达开封:一条是在淮安过淮河,入泗水,经徐州,再入汴水至开封;一条是沿淮河至怀远,然后入涡河,再入汴水至开封;再一条就是循淮而上,至正阳关入颍河,再入蔡河抵开封。因为陆游说自己出生在“淮之湄”,所以陆宰入泗过汴的线路可以排除。
陆宰为官淮西时,在寿春深耕多年,置有田产。陆游笔记体散文《家世旧闻》下卷云:“先君初有意居寿春,邑中亦薄有东皋矣。宣和末,方欲渐葺治之,会乱,不果。晚与客语及淮乡渔稻之美,犹怅然不已也。”宣和七年是该年号使用的最后一年,陆游出生时,距离新年只剩两个半月,恰与“宣和末”吻合。
根据陆宰的这段经历和陆游的自书绝句,于北山《陆游年谱》写道:“(陆)宰由寿春赴京师(开封),中途泊舟淮河岸。十月十七日平旦,大风雨,务观生。”过了正阳关就进入颍河,颍河不再属于“淮之湄”范畴,因此陆游的出生地只能在今寿县到正阳关镇的这一段淮河岸边。
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还原出陆游出生时的情景:陆宰从扬州赶赴开封,已经妊娠的唐氏夫人随行。路过寿春时登岸,打算将“东皋”家产稍稍“葺治”,留待以后长居。陆宰在寿春将“东皋”“葺治”事宜安排妥当之后,又匆匆赶路。时值深秋,突然乌云蔽日,狂风暴雨掀起滔天巨浪,陆夫人突然临盆,航船只得紧急停靠在草木繁茂的淮河河滩旁边……一个惊心动魄的不眠雨夜,陆游就这样惊心动魄地在“淮之湄”诞生。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