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真是太用心了,用微信步数留意独居老人的法子,既不打扰老人生活,又能默默守护,这种方式让人心里既舒坦又安心。”家住谢家集区谢三村街道金石社区的张阿姨,每次和邻居聊天,总会情不自禁地提起社区用微信步数留意独居老人的这件事,“知道独居老人有这么一个隐形的‘守护者’,大家心里都踏实多了。”
金石社区的喻奶奶独自居住,多年来保持着下午锻炼的习惯,每天4点准时出门,手机微信步数通常在五点左右达到两千多步的峰值。这一规律,被细心的网格员吴阿姨默默记在了心里。然而有一天下午5点半,吴阿姨查看微信步数排行榜时,发现喻奶奶的步数仅有100多步。“不对劲!”吴阿姨心头一紧,立刻拨通了喻奶奶的电话,铃声响了十多遍才被接起,听筒里传来老人虚弱发颤的声音:“小吴,我发烧了,在床上起不来,想去医院。”挂断电话,吴阿姨抓起钥匙就冲向喻奶奶家,进门后,她快步上前触摸老人滚烫的额头,心瞬间揪紧了。原来,喻奶奶高烧导致意识模糊、体力透支,无力下床,这才使得步数骤减。吴阿姨小心翼翼扶起老人,帮她穿好衣服,一路搀扶着送往医院,从挂号就诊、陪同检查,到取药叮嘱注意事项,再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安顿妥当,忙前忙后,直到确认老人情况稳定才离开。
“我一个人住,多亏小吴留意我的步数,不然这把老骨头可能就危险了。”喻奶奶康复后,逢人便讲起这段经历,言语间满是感激。自此,吴阿姨和社区工作人员也将看望喻奶奶纳入了日常,时常上门陪伴、照应。
不仅老住户,新搬来的年轻住户小李对此也深有感触:“我经常不在父母身边。社区工作人员用微信步数做‘晴雨表’,能及时了解老人动态,这份细致让我觉得社区特别有温度。看到老人被这样用心守护,心里暖烘烘的。”
在社区活动中心里,几位常来下棋的老人更是赞不绝口:“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步数关注着我们,就像有个贴心的晚辈时刻惦记着,不打扰却能及时帮忙,这种默默守护的方式,比什么都强。”
负责社区志愿服务的王大姐同样连连称赞:“做志愿服务时,常遇到老人不愿麻烦别人的情况。现在用微信步数这种非打扰方式进行守护,既维护了老人的自尊,又能在危急关头及时响应,真是把工作做到了大家心坎里。这样的社区治理,让人信服!”
小步数,大守护。小小的微信步数,丈量的不仅是距离,更承载着社会对空巢老人的无声关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谢家集区为独居老人织就了一张隐形的安全网,通过不打扰的日常观察方式实时掌握老人状态,在异常发生时迅速响应,有效降低了意外风险的发生。这不仅是社区精细化服务的生动体现,让老人在被尊重中获得关怀,为在外子女解除后顾之忧;更传递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深切温情,让社区治理在细微之处彰显出城市的温度与力量。
(记者 苏 强 通讯员 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