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楚文化 >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研制原理(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研制原理(上)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21 9:07: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是经过天体观察、历法测定、实验应证、数学计算等复杂的研究程序完成的。它是刘安与八公、三千多名天文学家、历法专家、数学家、音律专家和高级工匠们的伟大发明创造。

淮南王刘安和科研团队研制成功《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至今已经216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被编入太初历,已经通行2129年。隋、唐以后,传入东亚、南亚地区。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产生在淮河——秦岭一线的中点淮南王刘安的古都寿春。这里是《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的故乡。淮南(寿县)要利用独一无二的原创地优势,让《淮南子》中科学、完整、正宗的二十四节气,走向全国和世界。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研制的主要科学依据是:①北斗斗柄运行(3651/4度、日)②月亮十二朔望月(354.3672日、19年7闰)③太阳周年视运动(3651/4度、日)④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3651/4度、日)⑤十二音律气声相应(冬至—黄钟、夏历12月、60甲子)⑥地球的运行规律(阴阳、16时)等。根据这些科学原理研制出来的纪年法,已经成为永恒的历法,它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主要内容有:

(1)。二十四节气纪年法是阴阳合历;(2)。纪年(四维):3651/4度(天);(3)。四“立”:定春、夏、秋、冬四季;

(4)。纪月:十二音律主十二月(夏历);(5)。纪节气:15天(15.2天),全年整数365天/366天;

(6)。纪日:五音、十二律六十甲子循环(60日);

(7)。计时:昼夜、朝昏四个时段16时;(8)。阴历、阳历协调:19年7闰;

(9)。长历:一纪(1520年),三终(4560年);

(10)。计时起点:“朔旦冬至”子时;(11)。万物休旺规律:七十二候等。

1.北斗斗柄运行

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斗柄每日逆时针旋转一周(大约24小时),每年循环一周(3651/4天),成为天然的“星钟”。北斗斗柄计时,是古代中国“观象授时”的核心技术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的记载从战国延续至明、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天文、历法相结合的典范。这是《淮南子·天文训》《时则训》中计时的主要依据。

北斗计时系统,较早见于《大戴礼记·夏小正》:“正月(孟春):斗柄县在下。”“六月(季夏):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孟秋):斗柄县在下,则旦。”

战国时代的《鹖冠子·环流》中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立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立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立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立冬)。”

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盖上,绘有二十八宿、北斗、四象中的青龙和白虎图,其中“斗”字属于楚国大篆书体。二十八宿环绕“斗”字,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这就说明,在战国早期,就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八宿和北斗系统。

《淮南子·天文训》中详细记载了北斗斗柄运行的纪年、节气、十二音律、干支方位、四季等内容:

两维之间,九十一度(也)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

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音比夹钟。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阳生于子,阴生于午。阳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鹊始加巢,人气钟首。

《淮南子·天文训》论“二绳”“四维”“二至”:

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蹄通之维。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

《淮南子·时则训》中北斗斗柄“招摇”按照夏历12月的指向,详列众多要素: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

“孟春”即夏历正月,“招摇”即北斗杓端第七颗星,“寅”是十二地支第三位,“参”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尾”为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十二律对应是“太蔟”。有“立春”三候。“立春之日”,天子要举行盛大“迎春”仪式,举行祭祀,颁布春天的政令。

2.月亮十二朔望月运行

《淮南子·天文训》: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当作“八”),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馀十日九百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月亮,每天运行1328/76度,29499/940日而为一月,而把十二个月作为一年。每年(比太阳周年视运动)尚差10827/940日,不够3651/4日。因而十九年有七次闰年。比如,2014年闰九月,2017年闰六月,2020年闰四月,2023年闰二月等。

当今测定的时间,每个朔望月时间是29.53059日,十二个朔望月是354.3672天;太阳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19879天,二者相差10.88天。

二十四节气是阴阳合历,它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日、月交会,北斗定时。《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朔旦冬至。”

《宋史·律历志》记载日、月交会的位置在二十八宿的斗、牛之间,固定在黄经270°,即“冬至”子时,《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纪年法计时开始。

由于太阳、月亮的运行时间并不同步,为了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这就需要置“闰”(19年7闰)。在19年中,其中7年没有立春(也叫寡春年、盲春年、哑年、寡年等),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比如,2020年是双春年,2021年是寡春年。2025年是双春年(①2025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立春。②2026年2月4日,农历十二月十七日,立春)。也就是说,“立春”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所以就不能成为计时的开始,二十四节气的计时起点必须是“冬至”。

3.太阳周年视运动运行

“日晷”测影的完整记载见于《周髀算经》。《淮南子·天文训》所立“表”高度为八尺(约2.4米)。

《天文训》中记载“冬至”“夏至”的日影长度:八尺之脩,日中而景丈三尺。八尺之景,脩径尺五寸。

这里用的是“八尺”之“表”。冬至之时,树立八尺高的圭表,日中时测得影长是一丈三尺;夏至之时,日中时测得影长是一尺半。连续两次测得日影最长、最短的时间间隔,就是太阳一个回归年的长度。

圭表测影较早的记载是周朝周公姬旦。《周礼·天官》郑玄注中说:“《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乃建王国焉。’”可以知道,周公当年利用日影,测定天下之中,选址建都洛阳,只是测定了“夏至”的影长。

(陈广忠)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