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阳光“聚宝盆”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阳光“聚宝盆”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19 9:18: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做好光伏电站运维管护,让“阳光”给群众带来稳定收益——
阳光“聚宝盆”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近日,记者走访大通乡村,随处可见农户家里屋顶上零星“小方块”,晒晒太阳稳拿收益,让村民们实现了“阳光增收”。

光伏电站的运维是确保其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大通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运维管护,确保光伏电站高效运行、稳定发挥效益,点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打造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阳光工程”遇难题,群众期盼挂心头

光伏电站作为镶嵌在乡村大地上的“阳光引擎”,曾让大通区不少脱贫户、监测户的生活迎来“亮堂”变化——每月稳定的发电收益,成为孩子学费、老人药费的“可靠保障”。

然而,大通区农水局干部在一次次田间地头的走访中发现,部分电站渐渐“打不起精神”:有的光伏板蒙上了厚厚一层灰,像被遮住了眼睛;有的线路在风吹日晒中老化开裂,成了“隐形隐患”;还有的设备因常年缺乏系统维护,时不时“罢工”……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发电效率“打折”,原本稳定的收益变得忽高忽低。

“夏天一场雨下来,板子上全是泥点子,发的电少了,分红自然就少了。”一位脱贫户的话道出了大伙的焦虑。尤其到了雨季,雷暴天气轮番上阵,设备短路、线路烧毁的风险陡增,一旦管护跟不上,少则几天、多则半月发不了电,损失的收益直接影响着脱贫户的生活底气。看着“晒太阳”的电站成了“闹心事”,群众的期盼愈发迫切:“这‘阳光钱’可不能断啊!”

精准施策破瓶颈,运维管护提质效

群众有呼声,部门有行动。区农水局坚持问题导向,迅速将6座问题突出的电站列为重点管护对象,创新建立“全程跟踪监督”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每月定期上门给电站“体检”,对组件、逆变器、线路等设备全面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雷雨天前,联合乡镇、村社提前部署应急方案,专项检修防雷设施和排水系统,筑牢恶劣天气下的设备“安全网”。

在收益分配上,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指导乡村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分配比例和发放标准,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公示,让每一分收益都晒在阳光下。同时,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参与电站清洁、巡检等工作,带动他们就近就业、家门口增收。

截至目前,各村级电站已更换薄膜光伏板42块、逆变器风扇6个,维修损坏线路17处,完成逆变器返厂维修2次、更换1台,设备性能显著提升。

阳光效益节节高,民生福祉实打实

经过集中整治和提升改造,6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量“节节高”,累计产生收益45.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所有收益已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电站分红+公益岗工资”的双增收模式,让困难家庭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手机上就能查发电量和分红,心里亮堂又踏实!”脱贫户赵老汉指着村务公开栏的收益明细,笑容格外灿烂。上窑镇方楼村负责人介绍,电站收益除了分红,还能投入村级小型公益事业,修路、补桥、助老……“阳光变现”的暖流正一点点浸润着乡村的每个角落。

绿色动能续新篇,乡村振兴添活力。如今,大通区正稳步推进村级户用光伏电站升级改造,逐步更换老旧光伏板,持续保障发电效率、降低运营风险,让“阳光银行”持续“付息”,给群众带来稳定的收益。

(通讯员 马梦文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